江智利

作品数:28被引量:6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福克纳萨特小说《八月之光》《喧哗与骚动》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影评介》《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影文学》更多>>
所获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创伤的摹仿与识解——从认知叙事学角度看《宠儿》中的幽灵形象被引量:3
《外国语文》2014年第5期45-50,共6页曾利红 江智利 
2011年度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忧郁而悲情的叙述--认知诗学视野下的莫里森小说研究"(2011YBWX08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析《宠儿》中的幽灵角色如何在文本、认知和情绪感应各层面中生成了创伤的类似概念。一方面,幽灵在压抑中跨越时空,倔强地想要揭示传统蓄奴制历史叙事中的未被提及的创伤经历;另一方面,幽灵使用模糊而破碎的语言,以暗中迂回的隐蔽方...
关键词:幽灵 创伤 摹仿 识解 
不确定性:《喧哗与骚动》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被引量:1
《外国语文》2011年第6期7-10,共4页黎明 江智利 
2009年度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福克纳与托尼莫里森小说比较研究"(项目编号:09skN05)阶段性研究成果
福克纳作为意识流文学大师,在《喧哗与骚动》中,创造性地运用意识流手法,并运用有限的视角,使小说中四个独立人物用他们各自的方式看待现实,因而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的现实中。时间在这里由一种特殊的形式呈现,过去、现在、将来交织在一...
关键词:《喧哗与骚动》 不确定性 后现代主义特征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开发与建设的探索与思考被引量:1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2期202-204,共3页江智利 杨颖 
2007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发与建设"(项目编号:0632073)
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理论的基础,讨论"机制"、"形式和内容"与提升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效果的联系。以机制为关键,注重形式内容的有机结合,在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关键词:大学英语 第二课堂活动 机制、形式与内容 
后现代的福克纳:《押沙龙,押沙龙!》中的不确定性叙事特征被引量:2
《电影文学》2010年第8期95-96,共2页曾利红 江智利 
2009年度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为“福克纳与托尼莫里森小说比较”(项目编号:09SKN05)
福克纳一直被认为是现代主义的先锋人物之一。其作品《押沙龙,押沙龙!》的叙事手法中含有后现代主义所强调的不确定性特征。该小说运用了类似悖论的矛盾、并置、非连续性和随意性等写法,制造了一个结构和意义完全开放的文本。这种开放...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不确定性 福克纳 
福克纳《八月之光》的艺术特色被引量:4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9期152-157,共6页江智利 
2005年度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福克纳与金庸小说比较研究。项目编号:06jwsk0100项目主研人:江智利)
作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福克纳选择了小说来表达他对时代的见解,形成他创作的独特风格。《八月之光》是福克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但它还是一部人们远未读懂的小说。这部小说在语言上凝重有力、奇形怪状,在小说的结构上也独树一帜,而且人...
关键词:福克纳 《八月之光》 美国 
运用PDCA模式,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被引量:2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97-99,共3页江智利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发与建设;项目编号:0632073。;渝西学院2005年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提高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过关率研究;项目编号:05017
在英语写作训练中,PDCA是周而复始的循环模式,它分为四个阶段:即plan(策划阶段)、do(实施阶段)、check(检查阶段)、action(持续改进阶段)。运用PDCA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 PDCA模式 写作能力 
论福克纳与大陆新武侠小说的后现代特征被引量:2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35-38,共4页江智利 
2006年度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福克纳与金庸小说比较研究"(06jwsk0100)
福克纳和大陆新武侠小说作家们都以超越小说现代性的姿态,运用后现代主义视角,从乡土角度表现了虚拟的"约克纳帕塌法"王国和"后江湖世界",又从身份探索角度表现了"身份危机"与"身份混杂",从解构颠覆的角度分别表现了"颠覆自我"与"颠覆世...
关键词:福克纳 大陆新武侠 后现代 
论克里斯默斯在《八月之光》中的文化与文学功能被引量:5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34-37,共4页江智利 
重庆市教委社科项目:"福克纳与金庸小说比较研究";项目编号:06jusk0100
威廉.福克纳在《八月之光》中塑造了克里斯默斯这样一个具有文化与文学功能的小说人物。克里斯默斯的文化功能主要是体现于这一人物本身在作家构建作品中特有的包括历史、宗教、种族歧视以及通过描述克里斯默斯的性行为来揭示的人性等...
关键词:克拉斯默斯 《八月之光》 文化与文学功能 
精神的再生之美——解读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的“昆丁”被引量:7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148-150,共3页江智利 
2005年度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福克纳与金庸小说比较研究。项目编号:06jwsk0100
在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中,昆丁作为康普生家中一个性情敏感、思维敏捷的年轻人,他在欲望抉择的两难境地中,不仅有对历史现实的痛苦反思,而且有对人类精神的未来的祈望。他勇敢地选择了死亡,从而超越死亡。他追求的是精神的再生之...
关键词:昆丁 再生之美 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试析贝克特两幕剧《等待戈多》的叙述结构被引量:2
《电影评介》2007年第11期110-111,共2页江智利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揭示了人类在一个荒诞的宇宙中的狼狈处境。剧本中对希望的“等待”成为叙述的中心,本文分析了在剧本中设计的独特的叙述设计、叙述结构和非理性叙述。
关键词:《等待戈多》 叙述结构 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