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花

作品数:25被引量:142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格式塔心理学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情志因素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中医学报》《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现代企业教育》《国际精神病学杂志》更多>>
所获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我国希望感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2
《心理月刊》2021年第16期229-230,225,共3页翟玥霖 潘光花 
希望感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自提出后日益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我国研究者对希望感研究愈加重视,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关于希望感的研究发展状况和趋势。
关键词:希望感 研究现状 展望 
百合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被引量:28
《中医学报》2020年第2期273-277,共5页王安冉 潘光花 史素娟 
百合病的情志发病机制为机体受生理、心理、社会、自然等内外因素的影响,使情志失调、气机不畅、气血不和,从而导致心不舍神、肝部宣发功能受损、心理防御功能降低,最终形成百合病。百合病主要以调气、活血、养心神为治疗原则,以方药治...
关键词:百合病 情志病 发病机制 百合地黄汤 移情法 情志相胜疗法 情志护理 养心神 
西方三种学习理论对当代教育教学的启示
《学理论》2017年第5期198-199,共2页潘光花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内涵丰富,在教育界曾引起一次次改革的热潮。从分析三种学习理论的优缺点及理论演化过程入手,得出其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的启示如下: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充分发挥;注意学...
关键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研究性教学理念下的普通心理学教学改革
《求知导刊》2016年第30期147-147,共1页潘光花 
普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和入门课程,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应根据普通心理学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学生的特点实施研究性教学:精选教材,全面归纳分析教学内容,正确引导学生,促使教学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 普通心理学 教学改革 
神经性厌食症与贪食症心理社会机制及干预被引量:9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5年第5期387-389,共3页潘光花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1CSHJ11)
神经性厌食症与贪食症是常见的进食障碍。为更好地了解其发病机制,从心理社会因素以及治疗预防等方面对这两类进食障碍进行了分析。研究内容包括心理社会因素以及预防干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病理性怕胖是两者发病的主要心理因素,追求...
关键词:神经性厌食症 神经性贪食症 干预 
大一新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
《现代企业教育》2014年第4期78-78,共1页潘光花 
目的:了解大一新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动机的关系,为提高新生学习动机提供参考。方法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山东中医药大学大一新生150名,利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学习动机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新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动机...
关键词:时间管理倾向 学习动机 
神经性厌食症的情志致病机制及治疗被引量:5
《山东中医杂志》2013年第9期611-612,共2页潘光花 
认为神经性厌食症的情志致病机制是由于情志失调导致肝气郁结,津血不能为五脏六腑及脑所用,以致脑脾失衡,脾胃纳运功能低下而致"不食"。治疗应从心、身两方面入手,通过调节患者情绪,改善躯体症状,调动患者内在积极性,提高机体的自我调...
关键词:神经性厌食症 情志 致病机制 治疗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研究被引量:6
《实用预防医学》2013年第7期896-896,F0003,875,共3页潘光花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实施方案--山东省灾后心理评估与干预体系(11CSHJ11)
灾后人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身反应,其中相当比例的人会出现心理应激障碍,针对这些问题应进行适当的心理危机干预。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以创伤后危机干预为思路,以缓解应激反应障碍相关症状、预防应激反应障碍发生为主要目标,采取心理急救...
关键词:心理危机 心理急救 严重事件应激晤谈 认知-行为疗法 眼动技术 
失眠症的情志因素及其治疗被引量:10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21期2631-2632,共2页潘光花 
情志因素与失眠症的产生密切相关:情志不舒使五脏气机失常、气血不和及阴阳失调,致肝气郁结、心脾两虚、胃中不和。肝失疏泄,则胁肋胀满、心烦易怒导致失眠多梦易醒。护理对策可采用中医治疗,调节情志。
关键词:失眠症 情志 因素 护理 
创伤后应激障碍与急性应激障碍对比研究被引量:5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年第4期251-252,共2页潘光花 
通过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与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ASD)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者在心理社会因素以及治疗预防等方面十分相似:个体的精神和人格方面影响着ASD与PTSD的发生和发展,对其影...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 对比研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