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新

作品数:30被引量:131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戈尔丁短篇小说《蝇王》名作赏析滑稽模仿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发文期刊:《外国文学评论》《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唐山师范学院学报》《英语自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带绿色百叶窗的房子》中的苏格兰商业“美德”被引量:4
《外国文学评论》2014年第3期126-137,共12页王卫新 
乔治·道格拉斯·布朗的《带绿色百叶窗的房子》(1901)用堪与菜园派比肩的苏格兰地域风情书写,展现了芭比小镇在铁路时代的沧桑巨变:顺势而为的商人威尔逊从中发迹,逆流而动的商人古尔雷不仅财富尽失,还赔上了全家的性命。布朗笔下的乡...
关键词:反菜园派 苏格兰 商业“美德” 小团伙 乡村共同体 
英语研究的兴起——论英国文学批评的理论化与职业化被引量:5
《外国语》2010年第2期90-95,共6页王卫新 
李维屏教授主持的上海外国语大学重点科研项目"英国文学史系列研究"的阶段成果
英语研究是关于"任何英语文本的生成与分析"的探究,其核心部分是文学批评。英语研究的兴起是20世纪之交英国知识界的盛事,与其相伴而生的是英国文学批评的理论化与职业化。英语研究的兴起和英国民族自尊的提升以及英国大学的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英语研究 文学批评 理论化 职业化 
试论《长日留痕》中的服饰政治被引量:19
《外国文学评论》2010年第1期216-223,共8页王卫新 
服饰是当代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的小说《长日留痕》中的中心意象。在男主人公史蒂文斯的心目中,服饰是英国男管家的尊严和职业性的标尺。史蒂文斯以"服饰"为掩体,通过"得体"的第一人称叙述,不仅掩盖了达林顿府不光彩的历史,还压抑了真实的...
关键词:男管家 服饰 职业性尊严 英国性 
向上喷的瀑布——戈尔丁《教堂尖塔》的生态寓言被引量:1
《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第1期5-11,共7页王卫新 
戈尔丁的《教堂尖塔》是一部具有生态意识的寓言作品。现实世界的索尔兹伯里教堂尖塔是建筑学的奇观,巍然屹立在并不坚实的沼泽地上;小说虚构世界中的尖塔则像"向上喷的瀑布",是教长乔斯林盲目的利己主义的象征,最终因为没有牢固的地基...
关键词:《教堂尖塔》 寓言 自然 
相逢不相识被引量:1
《外国文学》2009年第3期23-30,共8页哈尼夫·库雷西 王卫新(译) 
能听见我的声音吗?不。没人能听见。没人知道我在这儿。 可我能听见他们的声音。 我在旅馆房间里,坐在椅子上,身体向前倾,耳朵贴着墙。隔壁是一对夫妻。他们在亲亲密密地交谈。他们谈论的东西似乎不重要,但谈话很自然。他们声音...
关键词:全神贯注 声音 交谈 谈论 
看不见的颜色与看得见的墙——评哈尼夫·库雷西的《相逢不相识》被引量:2
《外国文学》2009年第3期17-22,共6页王卫新 
哈尼夫·库雷西的短篇小说《相逢不相识》通过对族裔身份的最小化处理,使颜色成为看不见的背景。然而,在看不见颜色的世界里,使相逢成为陌生的墙却是清晰可见的。看不见的颜色使族裔身份变得隐秘,而看得见的墙则使相逢不相识的窘境更加...
关键词:颜色  陌生人 
解读福克纳短篇小说《干旱的九月》的复调性被引量:1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61-63,73,共4页胡梦蝶 黎会华 王卫新 
俄国学者巴赫金继承了形式主义的传统,提出了著名的"对话理论",肯定了具有多种声音的"复调式小说"。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视角的三个层面,即"限知视角"下的众人"对话"、共时话语中自我矛盾的"对话"和文本结构的"对话",重新解读福克纳短...
关键词:福克纳 《干旱的九月》 巴赫金 对话 复调 
大师小品——英美短篇小说名作赏析(十四) 福尔斯vs.福尔摩斯——约翰·福尔斯短篇小说《谜》赏析
《英语自学》2009年第2期25-27,共3页王卫新 祝芳芳 
约翰·福尔斯(John Fowles)是20世纪英国文坛红极一时的作家,被评论界誉为“战后英国最有才华、最严肃的小说家”,是英国后现代小说的代言人。福尔斯的小说神秘离奇之中带有悬念,既有后现代主义的实验性特点,同时又保留了传统的...
关键词:短篇小说 福尔摩斯 后现代主义 VS 英国 代言人 实验性 收藏家 
大师小品——英美短篇小说名作赏析(十三) 海明威式的“懦夫”——《弗朗西斯·麦考伯短暂的幸福生活》赏析
《英语自学》2009年第1期36-38,共3页王卫新 许秋红 
提起海明威小说中的人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那些永远打不倒的男人。中国读者管这样的人物叫作“硬汉子”,英美国家则直呼为海明威式英雄(Hemingway Codeheroes)。海明威式英雄个个铜筋铁骨,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栉风沐雨,披荆...
关键词:生活  人物 英雄 小说 
《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的隐身与现身被引量:2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64-68,共5页王卫新 
如果我们把自由理解为福尔斯所倡导的相对自由,那么,《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萨拉就是自由的。萨拉的自由主要来自于她在社会中的隐身,隐身不仅得益于她自己虚构的爱情故事以及她在罗塞蒂艺术世界的逃遁,还得益于叙述者、查尔斯、格罗根...
关键词:萨拉 隐身 现身 叙述自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