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门祥

作品数:22被引量:1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理工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教育思想张申府战时不平等条约盐务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军事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兰台世界(下旬)》《广西社会科学》《乐山师范学院学报》《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西迁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路径研究
《新课程导学》2024年第1期81-84,共4页赵亚琦 胡门祥 
西迁精神是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奋斗为内涵的伟大精神,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西迁精神融入高中思政有助于推动高中生理想信念教育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为高中思政课提供鲜活的教学资源,强化高中思政课教...
关键词:西迁精神 高中思政课 传统文化 
辛亥时期胡汉民的条约执行观再探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0期193-198,共6页胡门祥 李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中国近代条约执行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1XZS026)
胡汉民是革命派重要的理论家和宣传家,在辛亥时期对于条约执行问题进行过深入的思考,但现有成果主要聚焦于胡汉民主张革命派承认和执行旧约问题。实际上,胡汉民还系统阐发了条约执行的一般理论与实践,在此基础上,又对清政府专制统治下...
关键词:胡汉民 条约执行 不平等条约 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盐务稽核所职权问题——以英国的应对为中心被引量:1
《盐业史研究》2016年第2期18-29,共12页胡门祥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近代条约执行问题研究"(批准号:11XZS026)的阶段性成果
盐务稽核所以善后借款合同而成立,其职权无疑侵夺了中国盐政主权。南京国民政府为收回盐政主权,围绕稽核所职权问题与关系国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作为重要关系国的英国最初积极谋划并与南京政府交涉,企望后者履行善后借款合同的相关约定;...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 盐务稽核所职权 英国 善后借款合同 
熊希龄与清末盐政中央集权改革被引量:1
《兰台世界(下旬)》2015年第6期119-120,共2页胡门祥 
清末,清政府主要针对传统盐政"省自为政"的弊端,进行了一场以财政为本位,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的改革。熊希龄作为晚清颇具才干的经济官员,积极为这场改革建言献策,倡言设立盐政大臣,维护督办盐政章程,推动了中国盐务的早期现代化。
关键词:熊希龄 盐政改革 中央集权 
熊希龄改革东三省盐务的筹划与努力
《兰台世界(上旬)》2014年第7期29-30,共2页胡门祥 
清末时期,熊希龄为东三省盐务改革进行了一系列谋划与努力,主要是调整和统一东三省盐务机关,整饬和培养盐务管理人员,改进和完善盐务管理制度,为东三省盐务的发展与早期近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熊希龄 改革 东三省盐务 
薛福成外交思想成因探析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1期95-98,共4页胡门祥 
薛福成外交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背景。千古变局的到来提出了抵御外辱的时代课题;晚清对外战略的调整导入了西方的外交气息;经世致用思潮让薛福成关注、倾心外交,并提供了初步的外交蓝本;长期的外交生涯为其积累了丰...
关键词:薛福成 外交思想 成因 
张申府的战时教育思想
《教育史研究辑刊》2008年第2期43-46,共4页胡门祥 李育民 
张申府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抗日战争时期,他投身战时教育讨论的热潮,揭露了现行教育不能适应战时需要的弊端,提出了战时教育的原则,并且厘定了战时教育的措施。他所揭橥的教育革新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张申府 战时教育 思想 
论薛福成的地缘政治思想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89-92,共4页胡门祥 刘晓泉 
薛福成认为,晚清中国陷入了强邻环伺的地缘危机,俄国和日本是中国主要的地缘威胁,中国应当采取多管齐下的地缘对策,即保藩固圉、防俄防日、自强御辱。薛福成的这种地缘政治思想在总体上是微观的,但有着宏观的因子;其中的地缘对策并没有...
关键词:薛福成 地缘政治 思想 
近代中英撤邮交涉论析
《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158-161,共4页胡门祥 孙英 
近代英国在华非法建立了一批邮局。自19世纪80年代起,中国筹划撤销这些邮局,并向英国进行交涉,英国却不断推脱延宕。华盛顿会议期间及会后,中英撤销交涉取得突破,但英国在华建立的邮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完全撤销。因为英国的顽固与中...
关键词:交涉 英国在华邮局 撤销 
息借商款不是中国最早的内国公债——简论中国内国公债的产生及早期发展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44-47,共4页刘晓泉 胡门祥 
息借商款不是中国最早的内国公债,它只是最早由政府公开"发行"的内国公债。"非发行"内国公债早在我国古代社会就已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近代以后出现了"印票"及金融机构垫借款形式——内国公债,预示着"发行"内国公债雏形的出现。
关键词:内国公债 发行 近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