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虹

作品数:20被引量:3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伍尔夫节奏伍尔夫小说拉什迪短篇小说集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俄罗斯文艺》《国外文学》《外国语文》《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蓝胡子》的后现代改写及其意义被引量:1
《外国语文》2019年第2期33-38,共6页蒋虹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基金项目"英语短篇小说: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SKZZB2015023)的研究成果
《蓝胡子》在西方是一则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本文聚焦于后现代作家卡特、阿特伍德和库弗改写的三个短篇,探讨它们与源文本以及相互间的异同,论述所涉文本生成与其历史文化语境的互动关系,进而阐明,对《蓝胡子》的改写,通过旧框架之下...
关键词:蓝胡子 民间童话 改写 后现代 
拉什迪短篇小说集《东方,西方》的叙事策略解读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66-72,共7页李升炜 蒋虹 
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基金项目(文科)(SKZZB201502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SKZZB2015023)
文章选取拉什迪《东方,西方》小说集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篇《求婚者》和《好建议比红宝石更罕见》,考察这个短篇小说集中两种密切联系的叙事策略:其一是故事开放、松散的结构,另一种是先在读者心中设立期望,然后又使其失望。在《求婚者》中...
关键词:叙事策略 期望 颠覆 顿悟 后现代 
颠覆传统:拉什迪短篇小说集《东方,西方》解读被引量:2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122-127,共6页蒋虹 李升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基金项目(文科)“英语短篇小说--从现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SKZZB20150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撒旦诗篇》的出版及霍梅尼对其作者及出版商发出的"追杀令",引发了关于西方社会赖以存在的价值观的争论,特别是关于言论自由、亵渎,以及宗教在世俗社会中的作用等的争论。目前,这场辩论已扩展为"东方"和"西方"之间的辩论,并仍在全世...
关键词:东方 西方 拉什迪 颠覆传统 本质主义 多样化 
佳吉列夫与英国知识界
《俄罗斯文艺》2016年第3期126-133,共8页蒋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俄罗斯影响"阶段性成果;项目号09BWW020
佳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在20世纪早期的西欧和北美经历了辉煌时代。对英国知识界来说,它的出现不仅带来活力和灵感,也使他们面临尴尬和矛盾。本文将以此作为切入点,回顾以弗吉尼亚·伍尔夫为代表的英国知识界或知识分子对佳吉列夫的俄...
关键词:佳吉列夫 俄罗斯芭蕾 俄罗斯形象 英国知识分子 英国现代主义文学 
俄罗斯芭蕾与伍尔夫的小说创作
《国外文学》2015年第2期70-77,158,共8页蒋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俄罗斯影响"(项目号09BWW020)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探讨1910-1920年间风靡巴黎和伦敦的佳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对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创作的影响,认为该舞团激发了伍尔夫去刻意追寻小说的新的表现形式,并由此提出了"封套"和"变化的节奏"的概念,前者强调世间万物的自由自在、丰富多...
关键词:佳吉列夫 俄罗斯芭蕾 节奏 伍尔夫小说 表现形式 
俄罗斯芭蕾与伍尔夫小说中的色彩元素被引量:3
《外国文学》2015年第2期55-62,158,共8页蒋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俄罗斯影响"(09BWW020)
对小说形式的探索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一个共同特征,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中十分引人注目的是色彩的运用。以往的研究大多认为伍尔夫对色彩的灵感来自后印象派绘画,本文则认为,色彩是伍尔夫所追求的"变化的节奏...
关键词:俄罗斯芭蕾 伍尔夫 小说 色彩元素 变化的节奏 
俄罗斯芭蕾与英国小杂志《节奏》被引量:1
《俄罗斯文艺》2014年第4期147-152,共6页蒋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9BWW020)阶段性成果之一
俄罗斯芭蕾对英国现代主义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其主要媒介之一是1910年代在英国伦敦兴起的小杂志。本文以英国文学小杂志《节奏》为例,通过分析杂志中的俄罗斯芭蕾插图及其评论,论述它与野兽派和后印象画派的关系,审视俄罗斯元素所折...
关键词:俄罗斯芭蕾 《节奏》俄罗斯形象 英国现代主义文学 
批判、借鉴与升华:《圣莫尔》与《安娜·卡列尼娜》比较研究被引量:1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86-90,126,共5页蒋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俄罗斯影响"(09BWW020)
《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结局受到劳伦斯的强烈批评,认为它是托尔斯泰基于正统的道德判断,违背人的本性而蓄意设计的。劳伦斯剖析了托尔斯泰对安娜这一人物塑造的不足之处,并在《圣莫尔》中刻意加以修正和升华,从而不仅清楚地表达了他...
关键词:劳伦斯 托尔斯泰 圣莫尔 安娜.卡列尼娜 俄罗斯影响 
智性交锋:劳伦斯与俄罗斯作家
《国外文学》2011年第4期30-38,共9页蒋虹 
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俄罗斯影响"成果;项目编号09BWW020
俄罗斯影响是英国现代主义文学起源和早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劳伦斯是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本文从劳伦斯对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道德体系"的批评入手,阐述了劳伦斯的小说道德理念及其"血性哲学"、"血性生命"...
关键词:俄罗斯影响 智性交锋 道德体系 
自我的隐喻重建——关于班韦尔的《海》中的嗅觉描写被引量: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45-51,共7页蒋虹 
当代爱尔兰作家约翰.班韦尔的《海》是一部沉浸在忧郁与彷徨气氛中的怀旧小说。小说主人公有着敏锐的嗅觉,这一特征不仅成为联系主人公感情经历的纽带,也是主人公证明并力图重建自我的一个隐喻意象,从而在叙述和隐喻两个层面上将过去与...
关键词:班韦尔 《海》 嗅觉 自我 隐喻重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