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军

作品数:20被引量:2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托马斯·沃尔夫大学英语迷茫蒙古族大学生写作手法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方文学(下)》《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忧郁的天使:对《天使望故乡》中本·甘特的人物分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71-74,共4页郑军 
内蒙古师范大学通识课程项目"英美文学鉴赏"(TS17070)研究成果之一
本·甘特是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小说《天使望故乡》中的一个主要人物。本性格敏感具有哲学家的忧郁气质。他对家人充满关爱,尤其是对最小的弟弟尤金呵护备至。他志存高远,不愿碌碌一生,但其理想与志向不为家人和朋友所理解。他苦求...
关键词:托马斯·沃尔夫 迷茫 寻找 
多重性格的“慷慨者”:解读《天使望故乡》和《时间与河流》中的卢克被引量:3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2期135-136,共2页郑军 
卢克是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小说《天使望故乡》和《时间与河流》中的一个次要人物,着墨不多却刻画得个性鲜明、真实可信。卢克待人真诚热情,但内心却具有多重性格,表面上开朗健谈,乐观阳光,实际上却孤独落寞,苦闷迷茫。天生口吃的自...
关键词:托马斯·沃尔夫 卢克 多重性格 
“家园渴望”与“杂糅写作”——解析麦·金斯顿小说中美国华裔身份属性的塑造手法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108-110,共3页郑军 
麦·金斯顿(Maxine Hong Kingston)是美国当代著名华裔女作家。在她的作品中,身份属性(身份认同)问题是贯穿始终的主题。美国华裔身处中西两种文化冲突中,处境两难,身份尴尬。他们常常对自己的中美双重身份属性感到迷茫困惑。金斯顿通...
关键词:美国华裔 身份属性 家园 杂糅 
生成理论语境下蒙古族学生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双主体教学——蒙古族大学生公共英语教改研究被引量:1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5年第9期97-98 130,130,共3页郑军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研项目"蒙古族学生大学英语听说生成课程建构研究"(2013RWYB36);"基于生成理论的蒙古族学生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研究"(137169)成果之一
随着生成教学理念的广泛接受和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发展,急需厘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谁是主体的问题。在生成理论语境下蒙古族学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双主体教学模式,其中存在着两个主体,教师是教学方面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方面的...
关键词:生成理论 蒙古族大学生 大学英语 双主体教学 
生成课理论建构研究在蒙古族大学生英语听说课中的运用初探被引量:1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4年第12期171-172,共2页郑军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研项目"蒙古族学生大学英语听说生成课程建构研究"(2013RWYB36)成果之一
本文梳理介绍了由琼斯和尼莫创导的"生成课程"理论在我国国内的研究状况;概述了该理论在蒙古族大学生英语听说课中的运用。由于部分蒙古族大学生在入学前英语学习的时间较短,掌握的词汇、语法等知识有限,在听说方面存在较大困难。但在...
关键词:生成课程 蒙古族大学生 大学英语 听说课 
爱恨交织的亲生父子情——对托马斯·沃尔夫小说中主人公的生父形象解读
《北方文学(下)》2012年第12期23-24,共2页郑军 
《天使望故乡》、《蛛网与磐石》是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的作品。作为描述父爱缺失家庭环境下的少年成长小说,“父亲”在叙述中往往是实指也是隐喻,意义多重。本文拟通过分析《天使望故乡》、《蛛网与磐石》两部小说中父亲对主人公...
关键词:托马斯·沃尔夫 父亲 儿子 
大学英语听说课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对降低听说焦虑的作用被引量:2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第7期124-126,共3页郑军 
焦虑是影响英语听说的一个主要非智力因素,目前大学英语听说课中学生普遍存在着焦虑问题。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有效克服传统听说教学中单一枯燥、机械重复的弱点,降低听说焦虑,有利于学生放松情绪,减少教师干预产生的负面效果,达到提高学...
关键词:多媒体 大学英语 听说焦虑 
乔治·韦伯:寻找“精神父亲”的孩子——解析《蛛网与磐石》、《你不能再回家》中的寻父主题被引量:1
《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第12期199-200,共2页郑军 
《蛛网与磐石》、《你不能再回家》是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的作品。这两部小说内容连贯衔接,记述了一个从小父爱缺失的男孩乔治·韦伯从出生到求学,再到成为知名作家的成长经历。小说中的"父亲"是实指也是隐喻,具有多重意义。本文拟...
关键词:托马斯·沃尔夫 精神父亲 寻父 
流浪的心,漂泊的魂——解读《天使望故乡》中的流浪情结被引量:2
《作家》2012年第22期76-77,共2页郑军 
《天使望故乡》是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的代表作,小说的情感主基调是漂泊与流浪。书中人物从主人公尤金的祖父到父亲、哥哥及尤金本人,对浪迹天涯都有种难以遏制的渴望。本文拟通过剖析尤金及其父兄的流浪情结,来解读其中对人生归属...
关键词:托马斯·沃尔夫 流浪情结 精神流浪 
听说为主,精练句型,限制母语——听说教学法起源及特点探讨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106-107,共2页郑军 
本文首先对外语听说教学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依据进行梳理阐述;其次对听说法听说领先、句型精练、的主要特点和教学中表现出的优缺点做以扼要述评;最后对听说法的教学应用提出了因材施教、与语法翻译法相结合的建议。
关键词:听说教学法 结构主义语言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