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芝萍

作品数:10被引量:7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大学生高校德育工作互联网网络文化信息技术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浙江学刊》《宁波工程学院学报》《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中国高等教育》更多>>
所获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宁波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围绕创新创业培育新时代劳动观被引量:8
《中国高等教育》2020年第21期51-53,共3页郑俊朋 张芝萍 
围绕创新创业开展劳动教育,是高校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劳动观的重要路径。在坚持“劳创融合”推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培育四个维度的劳动观:积极创造物质财富、重视创造精神财富、助力实现民族复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此来帮助大学生...
关键词:劳动教育 创新创业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人类余运共同体 
全媒体视角下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引导被引量:12
《中国高等教育》2015年第12期56-58,共3页张芝萍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资助(立项编号:Y201224896)的阶段性成果
●近几年,高校各类负面新闻和突发事件呈多发高发态势,涉及到方方面面,影响了高校的形象,具有一定的危害性。●高校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面临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高校的舆情可以看成是社会的“晴雨表...
关键词:突发事件 高校 全媒体 引导 社会发展 负面新闻 晴雨表 思潮 
“中国梦”的内涵意义及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的启迪被引量:1
《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4年第10期44-47,共4页崔雨 张芝萍 
本文在分析"中国梦"的内涵意义的基础上,剖析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的现状,重点探索"中国梦"的内涵意义及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的启迪:树立远大理想目标,强化专业技能学习,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自觉加强人生观教育。
关键词:中国梦 大学生 人生观 启迪 
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底线管理被引量:1
《浙江学刊》2009年第6期205-207,共3页孔伟英 张芝萍 
浙江省教育厅(项目编号20070871);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课题编号08MLZB012YB)的立项支持
现行的思政教育注重前瞻性、现实性管理,但关注后顾性管理不够。人际交往底线管理是对大学生整个思政教育后顾环节的有益补充。人际底线管理是大学生加强道德自律的有效屏障,有助大学生在处理各类人际关系时减少苦果,杜绝恶果,力求硕果。
关键词:人际交往 底线管理 思政教育 
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对策浅析被引量:9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6期130-133,共4页张芝萍 倪志华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大学生毕业状况、就业市场、就业制度等方面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文章分析了这些现象,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对策 
柔性德育:大学生生命关怀不再缺位被引量:3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89-92,共4页孔伟英 张芝萍 
宁波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基地项目成果;宁波大学校级基金项目(项目编号:XS060201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生命关怀展开,而柔性德育贴近生活,唤醒德育主体的公共意识、尊重意识、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与生命关怀有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柔性德育以刚性德育的存在为基础的,并不排斥刚性德育,其实质是在保持适度刚性...
关键词:柔性德育 大学生 生命关怀 
城市社区建设与“社区意识”的构建被引量:11
《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1期46-48,共3页张芝萍 张玲玲 
城市社区建设愈来愈成为城市管理和城区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整和社区资源,深化社区服务功能,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求,已成为社区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主要工作方向,而“社区意识”的养成与构建,则是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社区建设 社区意识 构建 核心 
网络时代:高校校报面临的竞争环境和对策分析被引量:1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第2期59-61,共3页张芝萍 
高校校报如何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发挥宣传舆论的作用,提高学校知名度,为推动学校的改革、发展服务,已引起高校新闻工作者的普遍关注。通过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分析,提出了对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整合的思考。
关键词:高校校报 网络媒体 整合 竞争 传统媒体 网络时代 
网络文化的冲击与改进高校德育工作被引量:33
《高校理论战线》2000年第11期45-47,共3页汪盛科 张芝萍 
关键词:中国 发展 信息化 互联网 信息技术 用户 统计报告 高校德育工作 网络文化 总数 
网络文化的冲击和高校德育工作的转型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20-23,共4页汪盛科 张芝萍 
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的人类生存方式被称为“网络文化”。“网络文化”的冲击使青年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方面出现新的特征 ,从文化变迁的睦 ,高校德育工作应在任务、对象。
关键词:网络文化 高校德育 思想观念 互联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