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萍

作品数:17被引量:3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黑龙江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封神演义》诗性小说理学文化意蕴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经济研究导刊》《成人教育》《戏剧文学》更多>>
所获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民间思想的多维呈现:论《武王伐纣平话》的文化意蕴被引量:1
《学术交流》2012年第12期184-187,共4页李亦辉 李秀萍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2522240);黑龙江大学青年基金项目(QW201101)"<封神演义>成书研究";黑龙江大学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清代文学与文献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武王伐纣平话》具有鲜明的民间叙事特征,在文化意蕴上与正统叙事有显著的差异,其主要表现即对血亲复仇观念的肯定,对绝对忠君观念的否定,对因果报应观念的认同以及对侠义观念、发迹变泰等其他民间思想的展现。金元时期儒学独尊地位的...
关键词:《武王伐纣平话》 民间思想 儒家思想 
纣王形象的演变及其文化意蕴被引量:1
《中州学刊》2012年第2期161-166,共6页李亦辉 李秀萍 
历史上的纣王本是一个功过参半的悲剧人物,但在后来的文化典籍中却越传越坏,以至于言暴虐不仁之君必举纣王。宋元以降,在讲述武王伐纣故事的系列作品中,纣王因失德而失天下的暴君形象是一以贯之的,但又同中有异:《武王伐纣平话》中的纣...
关键词:纣王 《武王伐纣平话》 《列国志传》 《封神演义》 理学 
论高校开展戏曲文化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及长效机制被引量:2
《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30期288-289,共2页刘秀玲 白燕秋 李秀萍 
中华戏曲文化对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及效果研究
作为中华文化的结晶,中华戏曲艺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高校开展戏曲文化教育,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采取行之有效的戏曲文化教育方法,制定开展戏曲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对于高校大学生...
关键词:戏曲文化 高校 素质教育 方法机制 
姜子牙形象浅说被引量:3
《成人教育》2009年第7期89-90,共2页李秀萍 李亦辉 
《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形象集前代姜子牙故事之大成,具备前代姜子牙形象的各种显著特征,如隐忍待时、文韬武略、聪明睿智等;较之以往,《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形象的最大特点是忠厚,作者尽力剔除前代姜子牙形象中的狡诈成分,努力把他塑造...
关键词:《封神演义》 姜子牙 仁厚长者 
悲剧中的悲剧——《梧桐雨》杂剧人物形象与悲剧意蕴新论被引量:1
《戏剧文学》2009年第4期41-45,共5页李亦辉 李秀萍 
在白朴的《梧桐雨》杂剧中,玄宗是一个以"钟于情"为主导性格特征的开明君主形象,杨妃则是一个虚伪、淫乱的"坏女人"形象。深研该剧曲意,我们会读出层层转深的三重悲剧意蕴,即现实层面的悲剧、心理层面的悲剧和哲学反思层面的悲剧。该剧...
关键词:白朴 《梧桐雨》 唐玄宗 杨贵妃 悲剧 
《长恨歌》文本结构与哲理意蕴新探被引量:1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83-85,共3页李亦辉 李秀萍 
《长恨歌》的文本结构可以划分为表层、中层和深层三个层面。表层结构是文本的时空构成,中层结构是作者的情感脉络,深层结构是政治与爱情的矛盾冲突。爱情与政治的两难,既是《长恨歌》文本的深层结构,也是《长恨歌》深层哲理意蕴之所在...
关键词:白居易 《长恨歌》 文本结构 哲理意蕴 
自组织理论视阈下的高校虚拟社区文化探讨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1期53-54,共2页刘丽晶 李秀萍 
黑龙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514107);黑龙江科技学院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的阶段成果
高校虚拟社区是对大学校园的投影,深刻和拓展了校园文化的内涵。虚拟社区是一个自组织的生态系统,与之相对的文化形态具有自在性和自觉性。依据自组织理论初步讨论了高校虚拟社区的自组织特征、虚拟社区文化的自组织图式,对推动虚拟社...
关键词:校园文化 虚拟社区 自组织 
论沈从文小说中湘西少女形象的文化内涵被引量:2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9期101-102,共2页李秀萍 
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少女形象通常有三个特点:一是外表带有自然特征;二是拥有独特的性灵之美;三是具有人性的素朴之美。这种湘西少女形象传达出作者对自然的偏爱与尊崇,同时也蕴涵着沈从文对现代性负面影响的审美救赎,即通过审美改造人心...
关键词:沈从文 湘西少女 自然 现代性 
诗意地栖居——贾宝玉的死亡遐想与诗性生存追求被引量:2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133-137,共5页马跃 李秀萍 
宝玉的死亡遐想和他诗性生存追求息息相关,这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背离儒家主流文化的死亡模式,维护自己本真的生存状态;呼唤充满灵性的心灵,感受存在的深度;迷恋女儿世界,寻找灵魂的居所。这三个层面相互依存转化,共同建构了一个不同于...
关键词:红楼梦 贾宝玉 死亡遐想 诗性生存 
汲取众长 别开生面——评马跃先生编著的《大学语文》
《成人教育》2006年第2期94-94,共1页李亦辉 李秀萍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 汲取 编著 先生 马跃 大学语文课 传统课程 高等学校 人文素养 八十年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