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春

作品数:8被引量:4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量词语言相对论复数实证研究综述语法性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外语教学》《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语言与思维关系研究述评被引量:4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5年第10期1-5,共5页杨朝春 
本文回顾了语言与思维关系研究史,侧重评述了上个世纪初至今学界对语言影响乃至制约思维的研究。该思想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经由博厄斯、萨丕尔和沃尔夫的阐释论证逐步理论化,形成著名的语言相对论。到了五十年年代,该思想在人类语言学和...
关键词:语言 思维 语言相对论 
大学EFL写作与网络互动实证研究被引量:6
《外语教学》2013年第6期54-58,共5页杨朝春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英语名词的数标记习得与离散性认知模式研究"(项目批号:12YJA740087)的资金资助
为了检验网络平台互动对大学EFL写作技能发展的具体影响,本研究设计了两组受试的对比实验,对实验组和参照组进行为期16周的写作教学实验,然后测试两组受试写作三项基本指标,即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写作流利性和复...
关键词:网络在线 EFL写作 流利性 准确性 复杂性 
从认知视角再论个体量词的功能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3年第7期3-5,151,共4页杨朝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号:12YJA740087
汉语量词虽然有表量、分类等功能,但作为语法标记更多的情况下没有明显的语义表达功能,学界对于它存在意义的讨论缺乏普适性或有说服力的解释。本文根据本体相对性理论分析了量词和名词的内在关系,认为相对于英语人群的本体观突显"物...
关键词:量词 个体化 不可数 本体相对性 
英语复数标记习得中的认知模式被引量:4
《中国外语》2013年第3期59-67,共9页杨朝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英语名词数标记习得与离散性认知模式";项目批号:12YJA740087
本文对比分析英汉名词的数范畴系统差异,指出由于语言人群对世界的本体观不同,两种语言的名词语义指向存在"物体"和"物质"的差异。由此推测中国EFL学习者英语名词的数标记习得与物体分类的认知模式存在关联。为此,进行了两组物体分类实...
关键词:名词复数标记 量词 认知模式 
汉英名词的数范畴差异及其认知影响被引量:6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11-16,共6页杨朝春 
汉语名词普遍借助量词来计数,而英语只有部分名词需要量词,名词主要以屈折变化来表达数的概念,具有普遍强制性。经过对量词的认知分析,文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汉英名词语义指向不同,前者指向"恒等"的物质,后者指向离散物体。两...
关键词:量词 复数 强制性 内在单位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CONSCIOUS OR UNCONSCIOUS?被引量:1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05年第4期24-31,128,共9页杨朝春 程莲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real-life' communicative use of language has long receivedmuch attention and conscious learning is thus more or less supposed to be irrelevant. SL learning should belargely un...
关键词:SLA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ONSCIOUS UNCONSCIOUS 
语言相对论近期实证研究综述被引量:24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6期411-418,共8页杨朝春 
语言相对论思想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经提出,便引起普遍关注,褒贬不一。但是理论评述多,实证研究少,难有令人信服的结论。八、九十年代以来,这一学说重又引起人们的兴趣,研究者普遍崇尚实证,讲究方法上的严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关键词:语言相对论 即时思维 语法性 名词数标记 
格位理论与英汉语中的双宾结构被引量:2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S1期11-15,共5页杨朝春 程莲 
文章简要评述了格位理论,涉及Jacobs和冯胜利等人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对英语和汉语句子中的双宾语所处位置及其变动作出解释,并指出该理论在解释双宾结构中的不足与局限。
关键词: 直接宾语 间接宾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