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松勤

作品数:55被引量:217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词坛明清之际词史意义中兴朋党之争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文化研究》《秘书工作》《文学遗产》《文献》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春来江水绿如蓝”——唐宋词中的“江南”
《秘书工作》2025年第3期72-74,共3页沈松勤 
“江南”是唐宋词中常见的一个词语,因大多承载着词人的乡愁或家国情怀,使其由简单的地域概念进而构筑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空间,并被赋予了丰富的意蕴。乐天肇基:饱含深情的“江南”在词体确立之初,白居易创作了三首《忆江南》:江南好,风...
关键词: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风景旧曾谙 唐宋词 家国情怀 日出江花红胜火 白居易 词体 
舒亶及其词新论被引量:1
《传统文化研究》2023年第4期68-74,共7页沈松勤 
舒亶在履职御史期间,弹劾苏轼以诗文讥讪新法,“指斥乘舆”,伙同同僚炮制“乌台诗案”,被后人视为“甘心为人鹰犬”的“小人”;因恶其人,故陋其词,在当代诸多宋代词史论著中,也几乎不及其词。其实,舒亶的这一政治行为,并非道德层面的“...
关键词:舒亶 “乌台诗案” 令词特色 词史地位 
“宋韵文化”的构成与核心被引量:7
《浙江社会科学》2023年第1期125-129,160,共6页沈松勤 
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宋人在“祖宗家法”规范下,通过内省营造了继先秦以来的又一座“文化高峰”。这座高峰的顶端就是以经世为终极目的的理学。理学是宋代文化的核心,也是宋代社会的大脑,具有“致广大”“尽精微”“极高明”的意蕴和韵...
关键词:宋韵 致广大 尽精微 极高明 
朱祖谋与“四声词”风气的生成及其得失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26-39,66,共15页沈松勤 赵王玮 
以朱祖谋为代表的近代词人,出于“别是一家”与“传世不朽”的双重焦虑,将前代不彰的“四声词”推向顶峰,旨在重建词体的声律特性。而在朱祖谋引导下的词坛交互过程中,“四声词”风逐渐精细化、理论化、常态化,“守律”俨然成为时风,并...
关键词:朱祖谋 四声词 词学创作 词律发展 
明清之际的词统建构及其词学意义被引量:3
《文艺研究》2022年第6期52-64,共13页沈松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词史通观”(批准号:18AZW012)成果。
明天启、崇祯年间,词坛揭开了中兴帷幕。作为词学批评的一种新的表现形态,词统应运而生。崇祯初年,卓人月、徐士俊合编《古今词统》,在选人存史的基础上,率先建构“委曲”“雄肆”“和雅”三大词统序列,体现出鲜明的词史意识。康熙前期...
关键词:纳兰性德 词学批评 《词综》 词统 徐士俊 卓人月 词选 尊体 
清词自注字音现象中的声律学实践及得失被引量:1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72-84,共13页赵王玮 沈松勤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清词自注字音有其内在理路。在考据视野下,词学家归纳宋人词作,总结出一套守律准则,又借鉴曲学、音韵学,倡言“以入代平”“以上代平”等变通之法,以圆己说。这种变通之法虽有过度解读之嫌,却为词律日渐严苛时...
关键词:清词 自注 字音 声律 得失 
论“周姜体派”被引量:2
《文学遗产》2022年第1期51-62,共12页沈松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词史通观”(项目编号18AZW012)阶段性成果。
以姜夔、张炎为代表的宋元之际的词人群体在远祧周邦彦、近宗姜夔的过程中,建构了以体格、体性、语体为基本要素的规范体系,形成了自具特征的“周姜体派”。该派词人既遵循相同的规范要素,又有着各自的艺术个性、艺术风格,对认识中国古...
关键词:周姜体派 规范要素 词史意义 
一个被发明的词派——近代词史是如何建构“常州词派”的
《国学学刊》2021年第3期72-81,143,共11页徐新武 沈松勤 
"常州词派"缺乏真正的创作领袖、独特的理论主张和大致相似的创作风格等基本要素,原本是一个散漫的地域词人群体,并非具有实质内涵的词学流派。"常州词派"是近代词学史中人为发明的一个概念,是词史建构历程中诸多要素合力形成的,蕴含着...
关键词:常州词派 发明 张惠言 周济 建构 
花间词的规范体系及其词史意义被引量:4
《文学遗产》2020年第6期78-89,共12页沈松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词史通观”(项目编号18AZW012)阶段性成果。
在以乐工歌伎歌舞表现为娱乐形态的宴乐风尚的驱使下,以温庭筠为首的花间词人将宫体诗中唯美化、形式化的女性形象,以及"艳情"与声调、创作方法与艺术风格等多种元素"移植"到新兴的音乐文学样式词体之中,形成抒情内容普泛化、表现风格...
关键词:《花间集叙》 规范体系 词史意义 
“幽人”:解读苏轼的一个易学视角被引量:3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93-103,共11页沈松勤 
在贬谪黄州时期,苏轼以"幽人"身份演《易》,著成《苏氏易传》,至谪居海南时修订完稿。其中对"幽人贞吉"作了别具一格的演绎,赋予崭新的内涵,并提出实现"幽人贞吉"的策略和途径。这与整部《苏氏易传》一样,不乏思想意义和理论价值,其思...
关键词:“幽人贞吉” 苏轼 文化性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