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以华

作品数:7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富兰克林《瓦尔登湖》话语漫步戏剧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文化艺术研究》《文化与传播》《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中国文学在越南的传播(1900-1950)——从越南国语文字发展史的视角出发
《红河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9-12,共4页章以华 
浙江省教育厅基金项目:越南文字拉丁化变迁背后的文化涵化现象研究(Y201432171);浙江省社科联基金项目:越南文字拉丁化变迁中的文化博弈现象研究(2014Z057)。
20世纪上半叶,中越文学交流的文字载体发生了改变,中国文学在越南的传播出现了一些新的内容和特点,中国文学的越南语译本逐渐成为维系这一交流的主要形式。中国文学在越南的传播状况体现了越南国语文字推广的内在需求,因而融入了越南文...
关键词:中越文学交流 文学传播 越南国语字发展史 
文化变迁中的延续与碰撞——重溯越南文字发展史
《文化与传播》2019年第4期47-50,共4页章以华 
浙江省社科联项目“越南文字拉丁化变迁中的文化博弈现象研究(编号:2014Z057)”的资助
越南文字书写系统历经变更,从采用汉字、创制喃字到转而使用拉丁化的越南国语字。重溯越南文字变迁的历史史实,可以看出越南在不同历史境遇中与多种文化交流背后的动机与心态。越南人民对待外来文化既受吸引又有拒斥的心态,促使其在文...
关键词:越南文字 文化接触 文化变迁 
711号园中的瓦尔登湖式漫步——《北京,最后的纪念》与《瓦尔登湖》美学构建之异同被引量:3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419-424,共6页章以华 
阎连科的《北京,最后的纪念》(又名《711号园》)虽在美学构建上借鉴了梭罗的《瓦尔登湖》的视角,却展示了不同的生态审美观和文化观。但是,两者存在相通之处,即都是基于生物区域主义的本土化创作。这种不同而"和"的现象体现了东西方审...
关键词:《北京 最后的纪念》 《瓦尔登湖》 生物区域主义 美学构建 
互文视角下梭罗对儒家文本的接受被引量: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31-36,共6页章以华 
梭罗的部分作品呈现出了深受中国儒家思想文化影响的特征,影响实据和影响路径清晰明确。但基于"互文性"视角,从文本间性、主体间性和文化间性3个层面来研究梭罗对儒家文本的接受,我们能够探得他如何从儒家文本中析取所需,融于己作,建构...
关键词:梭罗 儒家文本 接受 互文 跨文化交流 
富兰克林道德伦理观的中国渊源探析被引量:4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452-457,共6页王吉民 章以华 
富兰克林的道德伦理观主要体现在《富兰克林自传》和《穷查理年鉴》中,它为美国实用主义道德伦理观的形成开启了一扇智慧之门。富兰克林在创造探索自己的道德艺术中善于吸收各教各派之所长,实据表明他汲取了中国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形成...
关键词:富兰克林 孔子儒家文化 道德伦理观 
富兰克林十三项美德的中国渊源被引量:1
《文化艺术研究》2010年第5期32-36,共5页章以华 李果红 李舒文 
富兰克林在他的《自传》中提出了节制、沉默寡言、生活有秩序、决断、俭朴、勤劳、诚恳、正直、中庸、清洁、宁静、贞节、谦虚等十三项美德,这些美德充分体现了西方文化中的实用主义精神,指导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实现美国梦,却鲜少有人...
关键词:富兰克林 十三项美德 孔子儒家传统 道德修养 
话语概念在戏剧文体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2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1期74-75,共2页章以华 
本文从跨学科的视角出发,在文体学,语用学和语篇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话语概念的文体分析模式。并以文学批评和文体学研究涉及得最少的文学体裁———戏剧———为研究对象,指出应该重视戏剧文本的多重属性,把长期以来被传统的...
关键词:话语 文体学 分析 戏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