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奕高

作品数:4被引量: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儿童假想伙伴道德判断心理理论儿童自我意识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绵阳师范学院学报》《上海教育科研》《怀化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假想伙伴对5~6岁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上海教育科研》2012年第11期41-45,共5页吴灵欣 林其羿 罗奕高 康毓连 
假想伙伴是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发现拥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占41.2%左右。本文作者旨在对5-6岁儿童进行调查,了解假想伙伴现象的基本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内外部自我意识的角度探讨假想伙伴现象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
关键词:5~6岁儿童假想伙伴 自我意识心理发展 
5-6岁儿童假想同伴对二级错误信念发展的影响被引量:9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0期127-130,共4页罗奕高 高华 
以1所幼儿园33名大班5-6岁儿童为被试对象,研究有假想同伴的儿童的比例以及假想同伴的特征,探讨儿童假想同伴对二级错误信念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儿童假想同伴的现象并不少见(42.42%),儿童假想同伴在性别和5、6岁组上的差异不显著,儿...
关键词:假想同伴 心理理论 二级错误信念 
假想伙伴现象对5-6岁儿童想象力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怀化学院学报》2012年第9期118-120,共3页康毓连 罗奕高 林其羿 吴灵欣 
假想伙伴现象是在5-6岁儿童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会对儿童的想象力产生一定的影响。采用双向访谈法对33名儿童进行调查研究,发现42.4%的儿童存在假想伙伴现象,并且有其自己的特征,再对儿童进行想象力水平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假想伙伴...
关键词:假想伙伴 5-6岁儿童 想象力 
道德判断的双加工模型述评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第2期9-11,共3页罗奕高 
情绪和认知在道德判断过程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传统的理性模型认为道德判断是一个理性推理的过程,强调认知的作用;而社会直觉模型认为道德判断是一个直觉过程,强调情绪的作用。G reene在二者的基础上提出了双加工模型,认为道德判断...
关键词:道德判断 双加工模型 社会直觉模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