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清华

作品数:25被引量:103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政治哲学公共性私人罗尔斯市民社会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理论与改革》《理论探讨》《中国高等教育》《学术探索》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市民社会批判意识下的“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的再阐释被引量:1
《哲学研究》2022年第7期29-38,共10页谭清华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公共性视域下的马克思政治哲学:阐释与建构”(编号15XNB013)的阶段性成果。
学界往往对马克思的“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命题作出纯粹的哲学阐释,而忽视了这一命题背后的问题意识或革命立场。缺少后者的支撑,这一命题难以自圆其说。早期马克思的问题意识经历了从宗教批判、政治批判到市民社会批判等发展。市...
关键词:解释世界 改变世界 问题意识 市民社会批判 
意识形态、社会—历史现实与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与吴晓明教授商榷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56-64,共9页谭清华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公共性视域下的马克思政治哲学:阐释与建构”(15XNB013)研究成果。
吴晓明教授从意识形态和社会—历史现实两个角度对当前国内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批评。这些批评不仅反映了吴文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社会—历史现实与马克思政治哲学及其关系的诸多误解,而且从根本上说,也反映了吴文对...
关键词:马克思政治哲学 意识形态 唯物史观 
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追问——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现象谈起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1年第10期42-49,共8页谭清华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公共性视域下的马克思政治哲学:阐释与建构”(15XNB013)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在发展过程中持续出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追问。对于这一现象,要结合现代阐释学的相关原理,深入其发生机制的认识论层面,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就是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的人,带着由时代和社会提出的问题所决定的"前见",对...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发展史 阐释学 
“大力反腐,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教案被引量:2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年第7期109-114,共6页谭清华 
一、教学说明1.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内政治生态展现新气象,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就。同时,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全面从严治党任重道远,必须将"...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 目标引导 反腐败斗争 教学说明 自我革命 习近平同志 新气象 重大成就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研究被引量:13
《中国高等教育》2019年第6期57-58,共2页宋友文 王易 谭清华(研讨) 邢国忠(研讨) 杨兴业(研讨) 张露璐(研讨) 
研讨背景:研究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规律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题中之义。为积极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研究,本刊特邀请中国人民...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体系 教材体系 高校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如何可能?被引量:8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57-64,共8页谭清华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公共性视域下的马克思政治哲学:阐释与建构"(15XNB013);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不是现成的,而是证成的。如果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能够成立,它首先应该是政治哲学,从而应该具有政治哲学所共有的属性。其次,它才是"马克思主义的",从而应该符合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所以,要证成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关键词:政治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证成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中“私人”的分析和批判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8期26-27,共2页谭清华 吉昌华 
私人是马克思著作中经常出现的范畴,与私人相关的诸如私人利益、私人劳动、私人占有、私人权力等范畴在马克思著作中比比皆是。对马克思有关私人的思想做一个分析和阐释,以便于国内学界透过马克思对私人的理解和批判,不仅深化对资本主...
关键词:马克思著作 马克思人学思想 资本主义 私人劳动 私人利益 私人占有 国内学界 范畴 
超越私人——论马克思对市民社会中人的分析和批判被引量:2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76-83,共8页谭清华 吉昌华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超越私人:马克思公人思想及其规范意义研究"(14CZX004)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和黑格尔一样,都把私人看成市民社会中的人,其主要特性就是利己、非人和彼此对立。私人与私人之间的彼此对立,是私人的本质特征,也是私人之为私的实质。在马克思看来,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其实质是建立在人与人的差别基础上...
关键词:私人 利己性 社会性 
从政治的人到市民社会的人——政治哲学中人之理念的“革命”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44-49,共6页谭清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超越私人:马克思公人思想及其规范意义研究"(编号:14CZX004)
政治哲学在对"什么样的社会才是好社会"的哲学论证中往往需要引进一种关于"人是什么"的哲学理念。这种理念在不同的政治哲学中表现也有所不同。在政治哲学史上,传统政治哲学主要是把人视为公共的政治的人,而近代以来的政治哲学,尤其是...
关键词:政治的人 市民社会的人 政治哲学 
马克思的“公人”:范畴及其思想被引量:1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6年第3期61-66,共6页谭清华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超越私人:马克思公人思想及其规范意义研究"(14CZX004)
在马克思这里,"公人"首先就是指符合人的社会性这一本质属性的人。不过,这里的"社会性"不是泛指人与人的联系,而是特指人与人联系中的统一性。所以,马克思的"公人"实质是指生活在这种人与人相统一的社会关系中的人。这种"公人"具有三种...
关键词:马克思 公人 私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