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作

作品数:35被引量:78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法权定言命令德行道德形而上学批判哲学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世界哲学》《哲学研究》《江西社会科学》《清华西方哲学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形式的一定是空洞的吗?——对康德定言命令的一种辩护
《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20年第2期56-57,共2页刘作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以下简称《奠基》)的第一章和第二章都讨论了定言命令。在第一章中,他从普通道德意识都承认的善良意志概念出发,进而转到义务概念。在他看来,义务概念可以澄清善良意志概念。为了说明义务概念,他提出了三个...
关键词:善良意志 道德法则 道德意识 说明义务 康德 必然性 
论康德的道德冲突被引量:5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123-132,共10页刘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康德后期伦理学研究”(15CZX049)。
为了维护法则、义务等概念的绝对必然性,康德把我们日常所说的义务冲突的现象解释为道德的冲突。道德冲突的实质是责任的根据之间的冲突,与目前学界的解释不同,责任的根据可以被解释为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中列举的内在的自由法权、...
关键词:德国哲学 康德 《道德形而上学奠基》 《道德形而上学》 道德冲突 义务冲突 
形式的一定是空洞的吗?——对康德定言命令的一种辩护被引量:4
《哲学动态》2019年第11期68-74,共7页刘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康德后期伦理学研究”(15CZX049);2011计划“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成果”的阶段性成果
定言命令的概念包括法则和准则的合乎法则的必然性,这个法则不是某种具体的法则,而是一般的合法则性,因而定言命令是形式的;但它不是空洞的,因为它以维护人的理性和自由为旨趣,它的诸公式从不同角度表达这个旨趣。自然法则公式告诉我们...
关键词:定言命令 理性 形式 空洞 
论康德对义务体系的划分被引量:3
《现代哲学》2019年第5期89-96,共8页刘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康德后期伦理学研究”(15CZX049);2011计划“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成果”
学界对康德哲学对自我的完全义务的归属问题存在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康德最终放弃对自我的法权义务,德性论中对自我的完全义务也不是严格的德性义务。这种争议涉及对康德义务体系划分的理解。康德之前的义务学说对自我义务的强调、对完...
关键词:完全义务 不完全义务 对自我的法权义务 《伦理学讲义--维格兰提伍斯》 《道德形而上学》 
论康德的许可法则
《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19年第3期13-14,共2页刘作 
康德法权学说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许可。具体而言,道德法则规定某个行动或者行动的准则是善的或者恶的,在道德法则规定的范围之外,行动就是许可的,许可的行动对应的法则就是许可法则。在1793年的《伦理学讲义——维格兰提伍斯》中,...
关键词:道德法则 许可 法权 康德 伦理学 
论康德的道德教育思想被引量:8
《伦理学研究》2019年第3期89-95,共7页刘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康德后期伦理学研究”(15CZX04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础扶持项目“德国古典哲学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当代启示”(2242019S20029);2011计划“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成果”
人需要道德教育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是教育如何成人,这是一个难题。对此康德基于其批判哲学,提出一个系统的道德教育理念,把道德教育看作是教育的最高阶段和目的。道德教育面临着教育的强制和教育者的自由的矛盾,这是道德教育所...
关键词:道德教育 榜样 自由 强制 
人为什么能够占有外在的对象?——论康德对财产权的演绎被引量:1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9年第2期28-37,共10页刘作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康德后期伦理学研究”(15CZX049);2011计划“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的阶段性成果
洛克通过自然法说明,人的自由使他能够使用外在的事物,劳动确立起他的财产权,即占有某个对象。但这并没有说明财产权如何是可能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康德从先验观念论出发,区分了不同的占有,说明经验性的占有预设了理知的占有。关于理知...
关键词:自由 任性 实践理性的法权公设 占有 财产权 
论康德的许可法则被引量:11
《哲学研究》2019年第3期108-116,共9页刘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康德后期伦理学研究"(编号15CZX049);2011计划"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成果"的阶段性成果
许可法则是康德后期伦理学著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涉及普遍的法则如何运用到现实的问题。在1793年《伦理学讲义——维格兰提伍斯》中,康德把许可法则规定为禁令的例外,是实现法权状态的必然手段,这一规定是理解康德其他著作中这一概...
关键词:许可法则 法权状态 法权学说 德性学说 自由 
康德为什么要重写《判断力批判》的导言?被引量:6
《世界哲学》2018年第3期30-38,共9页刘作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康德后期伦理学研究"(项目编号:15CZX04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金资助项目"康德道德哲学对当代社会伦理建设的启示研究"(项目编号:2242016S30035);2011计划"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成果"的阶段性成果
《判断力批判》正式出版的导言不仅比第一版导言简短,而且在内容上也有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正式出版的导言对自然的合目的性原则进行了演绎;第二,在正式出版的导言中,康德指出,判断力通过自然合目的性的先天原...
关键词:第一版导言 正式出版的导言 自然的合目的性原则 系统统一性的理念 至善 
人何以是自由的?——评克勒梅教授的《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一种系统注释》被引量:8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2017年第2期477-486,共10页刘作 
德国哈勒大学海纳·克勒梅教授的《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一种系统注释》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他注重分析这部著作的历史背景,说明康德伦理学有针对沃尔夫哲学的背景。这主要体现在康德批判沃尔夫把所有的心灵能力都归结于认识能...
关键词:沃尔夫 自由 理性 定言命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