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

作品数:16被引量:1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辞赋北宋辞赋创作北宋中期宋初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文史哲》《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晋阳学刊》《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宋初抒情言志赋
《青海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96-99,共4页刘培 
宋初许多文人喜欢以辞赋来抒情言志。一些沉浮于宦海的文人,多以赋来抒发自己谋于稻粱、身为形役的苦闷;一些有志于挽救世道人心的文人,则以赋来表达自己的人格理想,抨击失之于道德的“小人”。宋初的抒情言志赋围绕着感慨自身遭际和表...
关键词:宋初 辞赋 抒情言志 道德 
北宋后期的党争与辞赋创作被引量:6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77-81,共5页刘培 
北宋的党争不仅是政见之争,也是学术思想、文学观念的冲突和论争。王安石和司马光在否定诗赋取士这一点上是一致的,而其立足点,则不尽相同,一为重实用,一为重道德。苏轼和他周围的文人对诗赋取士持开明的态度。在苏轼等人的影响下,北宋...
关键词:北宋 辞赋 党争 
论王禹偁辞赋对风雅传统的发扬光大被引量:5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36-41,共6页刘培 
王禹偁是宋初少有的以赋来揭露现实、抒发愤懑之情的作家髡糯歉车姆碛鞴δ芎推揭琢鞒┑挠镅苑绺?并且重视艺术上的创新。他的赋或讥切政事,或关心民瘼,或抒发忠愤之情,或寄托讽世之思,表现出深挚的入世情怀。王禹把古文的笔法引...
关键词:北宋 辞赋 王禹傅 风雅传统 
屈骚传统的复兴与王令的辞赋创作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325-328,共4页刘培 
北宋中期,在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下,文人们建功立业的热情高涨,屈骚忧国忧民、反抗现实的传统被发扬光大,骚体创作勃然而兴。作家们通过骚体来发愤抒情,激励名节,追求雄豪横放的奇峭美。在辞赋创作中最能体现发愤抒情特色的是王令。他的...
关键词:骚体 王令 屈骚传统 忧国忧民 
论欧阳修对赋境赋艺的开拓被引量:1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105-109,共5页刘培 
欧阳修的辞赋创作从内容到形式均进行了极为有益的探索。他的辞赋积极反映现实,针砭时弊;同时又重视辞赋的抒情功能和娱乐功能,重新确立了辞赋作为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在散体文风向各种文体浸透的背景下,他以简练传神、以散御骈的行文...
关键词:欧阳修 辞赋 经世致用 理趣韵致 
论北宋后期辞赋与文人的文化生活被引量:1
《晋阳学刊》2005年第3期107-110,共4页刘培 
北宋后期,辞赋在点缀文人生活方面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辞赋与文人生活的密切结合也促进了辞赋的发展。在当时,文人雅事常有辞赋等来助兴。赠答、赠别、吊死问生的赋在当时颇为流行。在表现燕居生活的艺术性方面,辞赋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关键词:北宋 辞赋 文人生活 
北宋后期的科举改革与辞赋创作被引量:5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106-111,共6页刘培 
熙宁以来科场政策的更迭变化潜藏的文学观、人才观的争论 ,对文风、学风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对辞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律赋的创作在北宋后期文人的作品中比重减少 ,艺术性降低 ;辞赋论政之作减少 ,辞赋作为正经文体的地位下降、弱化 ...
关键词:北宋 辞赋 科举 
论宋初颂美讽谕赋的新变被引量:2
《文史哲》2004年第6期33-38,共6页刘培 
宋朝建国之初,并没有立刻出现值得文人们歌颂的盛世气象,因而,太祖时颂美讽谕政治的赋很少。太宗通过种种措施加强重文的风气,努力营造一种太平气象,颂美讽谕赋的创作逐渐走向繁荣。"澶渊之盟"后,真宗东封西祀,以掩盖惭德,粉饰太平,描...
关键词:北宋 辞赋 颂美 讽谕 典礼 世俗情调 
面对雄关的沉思——读张舜民《长城赋》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4年第6期68-71,共4页刘培 
关键词:《长城赋》 张舜民 忧患意识 艺术风格 
北宋中期的理学思潮与辞赋创作被引量:2
《文艺研究》2004年第6期152-153,共2页刘培 
关键词:辞赋创作 北宋 情怀 文学 内省 对文 理学思潮 教义 反映 思维方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