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

作品数:11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价值观导向《楚天都市报》心系母亲节汶川地震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兰州学刊》《学术评论》《青年记者》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汉川善书传承人徐忠德的文化个性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69-76,共8页孙正国 李皓 吴丹 王博 
2016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汉川善书国家级传承人徐忠德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601054]
徐忠德是汉川善书的国家级传承人,论文通过对他的深入研究,来讨论汉川善书的源流、内容与价值。论文结合汉川市文化馆保存的善书资料与学界的相关研究文献,以对徐忠德的访谈为核心,追溯了徐忠德一脉的七代传承谱系,总结其历代传承人的...
关键词:汉川善书 徐忠德 文化共性 文化个性 
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方法分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6年第9期23-23,共1页吴丹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文本解读得透彻与否直接决定语文课质量的高低。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大都以教参作为备课依据,并对其产生依赖性,语文课内容千篇一律,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低下,对于语文课抱着可学...
关键词:文本解读 课堂气氛 孙绍振 范进中举 教参 文中 沉郁顿挫 执教者 文章风格 替换法 
“追本溯源,激发生命体验”的语文教学被引量:1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年第1期64-64,共1页吴丹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如今语文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有的依旧停留在语言表面的简单剖析上,无法把握文章的深层意蕴,导致学生无法实现与文本真正的对话。“追本溯源”的语文教学力求在把握文章语言文字等字面解读的基础...
关键词:“追本溯源” 语文教学 生命体验 
重大灾难事件后续报道对母性形象的重塑——以《楚天都市报》“心系汶川·母亲节特别行动”系列报道为例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年第3期75-78,共4页吴丹 黄卫星 
中国传统文化观中的母性形象,没有逃离出男权中心的二元对立模式.母性形象作为女性形象的一个重要文本注解,仍然是男性按照自己的立场、要求和想象,建构出来的一种文化身份定位。汶川地震周年祭报道中的母性形象,彰显作为个体的主体性,...
关键词:母性形象 媒介刻板印象 现代女性典范 女性文化意义 
对外报道灾难事件时的价值观导向策略——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为例被引量:1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0年第6期56-57,共2页黄卫星 吴丹 
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为代表的中国对外传播媒体,为赢取文化话语权和良好的国际形象,越来越重视对外传播中的价值观导向策略,这些成功策略体现在:报道及时、真实、客观、全面;呈现异质声音,开放舆论环境;主题渗透人文关怀;坚定弘扬社...
关键词:对外报道 灾难事件 价值观导向 策略 《人民日报(海外版)》 
浅谈新闻报道的价值观导向——以《人民日报(海外版)》汶川地震报道为例
《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5期16-17,共2页黄卫星 吴丹 
以《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5月13日~21日关于汶川地震的报道为研究样本,从新闻报道的标题、事件、图片以及评论四个角度,来总结该媒体对外报道重大灾难事件时价值观导向的表现特征,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外传播中价值观导向策略的认识。
关键词:价值观导向 新闻要素 策略 《人民日报(海外版)》 汶川地震 
e社会传播下全球文化变迁的表现形态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第2期61-63,共3页黄卫星 吴丹 
快捷、丰富、自由、开放、多元、互动的视听新媒介,突破了时空、感官、传受之间的限制,重塑着人们捕捉、接收、反馈信息的方式和习惯,更是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情感世界、思维方式、意志品格、行为习惯乃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潜移...
关键词:e社会传播 全球文化变迁 表现形态 
社会传播下的全球文化变迁
《兰州学刊》2010年第4期209-214,共6页黄卫星 吴丹 
e社会传播具有传播信息的自由性、开放性、复杂性;传播主体的隐匿性、平等性、多层性;传播对象的大众性、年轻性、知识性;传播符号的集合性、视觉性、能指性;传播媒介的快捷性、虚拟性、多媒性;传播过程的时效性、个性化、互动性。在e...
关键词:e社会传播 全球文化变迁 影响要素 表现形态 
全球文化变迁的e社会传播影响要素分析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第12期62-64,共3页黄卫星 吴丹 
全球文化变迁的表现形态和发展趋势都与e社会传播的诸多要素及其特征紧密相连。e社会传播具有传播信息的自由性、开放性、复杂性,传播主体的隐匿性、平等性、多层性,传播对象的大众性、年轻性、知识性,传播符号的集合性、视觉性、能指...
关键词:e社会传播 文化变迁 传播信息 传播主体 传播对象 传播符号 
颠覆了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析《楚天都市报》“心系汶川·母亲节特别行动”系列报道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9年第10期76-77,共2页吴丹 
"去年母亲节刚过,汶川大地震撕开一道深深的伤口,数以万计的母亲,失去了她们的孩子;数以万计的孩子,失去了他们的母亲。又一个母亲节悄然而至。为那些失去孩子的母亲,为那些失去母亲的孩子,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们能够做些什么?"为帮助...
关键词:汶川地震周年祭 新闻报道 女性刻板印象 颠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