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庸鲁

作品数:70被引量:192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更多>>
发文主题:被害人过错被害人期待可能性刑法死刑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探求》《天府新论》《法学杂志》《江苏警官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对非法占有目的的锁定被引量:3
《人民司法》2017年第8期22-24,共3页潘庸鲁 
【裁判要旨】因案情疑难复杂导致无法直接引用司法解释相关争款对经济诈骗案件中的非法占有目的进行认定,必须根据司法解释精神并结合案件相关证据综合评定,才能实现对被告人非法占有目的的锁定。此外,当案件定性出现争议时,若能首...
关键词:非法占有目的 锁定 诈骗案件 司法解释 直接引用 综合评定 案件定性 案件性质 
信用卡诈骗罪之恶意透支:非法占有目的认定问题研究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72-78,共7页王宗光 潘庸鲁 
非法占有目的作为恶意透支认定的主观要件定位应明确,尽管它的认定离不开客观行为的推定,但它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考虑到恶意透支是由合法透支演化而来,使其具备了天然的民事属性,为此,裁判者应重视持卡人的抗辩事由,对于银行违约、双...
关键词:恶意透支 非法占有目的 信用卡诈骗罪 
被害人过错在强奸案件中的思考——以性暗示之后意志自由违反的弱化为视角被引量:1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104-108,114,共6页潘庸鲁 
即使社会文明发展到今天,人类社会仍然会发生与动物行为最接近的强奸行为。强奸是对被害妇女自由意志的违反和强迫,它侵害了妇女的性自决权并严重损害其尊严。但在犯罪互动理论的检视下,可以发现一些强奸案件中的被害人并非完全无辜,被...
关键词:强奸 自由意志 被害人过错 期待可能性 
取保候审期间逃逸又自动投案的行为认定问题研究——以自首构成要件中的“自动投案”为视角被引量:3
《法律适用》2015年第3期73-76,共4页潘庸鲁 
取保候审期间逃逸又自动投案的行为能否认定为自首,关键在于这种行为是否符合自首的本质即妥协与互利以及满足自动投案的要求。如果是被动归案取保候审期间逃逸又自动投案的行为,不仅从形式上不符合自动投案的主动性和时限性要求,而且...
关键词:取保候审 逃逸 自首本质 自动投案 
批判中的死刑:威慑力辩驳与正当性诉求
《探求》2014年第5期34-40,共7页潘庸鲁 章丽斌 
2013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罪刑关系的实然困境与应然图景>(项目编号:13YS131)的阶段性成果
死刑的威慑力本身是个体的主观认知和体验,只要人类的恐惧基因还存在,它就是一个无法和无需证明的经验常识。社会大众需求死刑不同于国家的立场即满足刑罚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的目的,而在于报应后的社会正义恢复,这是民众的主动诉求。笔...
关键词:死刑 威慑力 证明 报应 社会正义 
80后离婚问题实证研究——以上海某法院200件申请离婚案为例被引量:3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70-76,共7页潘庸鲁 沈燕 
80后作为中国当代一个特定的代际群体,其离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80后的离婚只不过是具体社会环境在这一群体身上的投射,其原因既有与父辈相同之处,也有属于他们的独特之处。离婚会引起一系列的严重负面后果,国家和社会必须采取合...
关键词:80后离婚 社会环境 婚姻登记程序 责任教育 
老年人犯罪刑罚从宽——社会学和刑法学二维视角考量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3年第3期134-140,共7页潘庸鲁 沈燕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陈某出生于1930年,是上海某机械厂退休工人。陈某因长期(十几年)照顾瘫痪在床的妻子谢某而对其心生怨恨。于2010年6月某日中午在护理妻子谢某时,因不忍辛劳而情绪失控,遂持1把木榔头猛击躺在床上的谢某头部数...
关键词:老年人犯罪 刑法学 社会学 考量 二维 刑罚 2010年 失血性休克 
追诉时效适用问题研究被引量:7
《法律适用》2013年第10期92-95,共4页潘庸鲁 朱婷婷 
1991年8月2日晚上,被告人陈某携带匕首在某商城内,以调换德国马克为名,将被害人李某骗至二楼过道处.用匕首顶住被害人李的喉部。在被害人呼救后,陈某用匕首在左腹部、左腹沟连刺两刀,抢劫1.2万元后逃离现场。为躲避抓捕,陈某随...
关键词:适用问题 追诉时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被告人 第263条 被害人 抢劫罪 德国马克 
被害人过错:集资诈骗案件中一个应然考量的情节因素——兼对吴英案的思考被引量:2
《长白学刊》2013年第2期82-86,共5页潘庸鲁 
当前集资诈骗案件频繁发生,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经济形势的恶化,导致许多行为人为解决企业资金发展困难而实施非法集资行为,进而基于某种原因走上集资诈骗的道路;另一方面由于被害人明知存有风险却为追求高额利息而心存侥幸,选择性忽视在...
关键词:集资诈骗 被害人过错 谨慎义务 
谣言在群体性事件中的生成和消解研究被引量:8
《学术探索》2013年第2期47-51,共5页潘庸鲁 
群体性事件中往往会充斥某种谣言,谣言是一种未加证实的传闻,它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起到了激化和点燃效用。谣言之所以能在群体性事件中盛行,主要源于转型期间特殊的社会情势激发了民众对政府和社会的不满、民众的从众心理以及事件本身...
关键词:谣言 群体性事件 生成 消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