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慈美

作品数:20被引量:160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海洋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海域浮游植物中肋骨条藻更多>>
发文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福建环境》《海洋环境科学》《海洋通报》《海洋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开设海洋化学综合性设计性教学实验的探索被引量:13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年第1期18-19,共2页郑爱榕 陈清花 陈慈美 
对开设综合性、设计性教学实验进行了尝试。先让学生根据参考资料自行设计“简易快速水质分析箱的研制及应用”的实验方案 ,而后由教师讨论和评价方案的可行性 。
关键词: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水质测定 方案设计 海洋化学 实验教学 高校 
环境因子对中肋骨条藻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4
《海洋技术》1998年第3期66-70,共5页周慈由 陈慈美 黄晓丹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氮磷比、温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对中肋骨条藻细胞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介质N/P为10:1时生化组成含量比30:1高;在28℃时,其生化含量高;高光照强度下藻生化组成...
关键词:环境因子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氨基酸 中肋骨条藻 
盐藻生产β-胡萝卜素两阶段养殖新模式研究被引量:8
《海洋通报》1998年第2期28-36,共9页陈慈美 方志山 郑晓玲 许伟斌 郑爱榕 
通过模拟现场条件的正交设计实验L_(27)(3^(13)),研究了盐藻两阶段养殖生产β-胡萝卜素的最佳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内(14d),两阶段养殖比一次性养殖生产β-胡萝卜素产量(mg/L)提高1.19倍,其生长速率(d^(-1))提高1.09倍。
关键词:Β-胡萝卜素 盐藻 两阶段养殖 模式研究 
铁对中肋骨条藻生长、色素化程度及氮同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2
《海洋学报》1997年第3期50-56,共7页陈慈美 郑爱榕 周慈由 陈宇舟 
以中肋骨条藻为对象,研究了铁以及铁与氮的交互作用对藻类生长、色素化程度及氮同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10 ̄8~5×10-6mol/dm3浓度范围内,随着Fe的增加,该藻对氮的吸收量增加,同化能力增大,细胞色素化...
关键词:中有条藻  氮同化能力 色素化 生长 
厦门市环境生态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福建环境》1996年第4期17-20,共4页郑爱榕 陈慈美 徐茂泉 蔡阿根 
以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为依据,以生态理论为指导,采用模糊聚类法和生态综合评价法对厦门布(不含同安县)的生态质量进行了评价和现状分析。其结果可为厦门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厦门市 调查 生态质量 评价 城市环境 
中肋骨条藻增殖的环境制约作用——Fe(Ⅲ)与N、Mn、光、温交互作用对藻生化组成的效应被引量:22
《海洋通报》1996年第2期37-42,共6页陈慈美 周慈由 郑爱榕 胡海 
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Fe(Ⅲ)与 N、Mn、光、温诸环境因子对海洋硅藻中肋骨条藻生化组成和增殖的制约作用.探讨低铁有效性浓度下Fe(Ⅲ)与光、Fe(Ⅲ)与温度交互作用对藻的生化组成和能量限制的关系;Fe(Ⅲ)×N/P,Fe(Ⅲ)×Mn(Ⅱ)、Fe(Ⅲ)×Cu...
关键词:中肋骨条藻  生化组成 环境制约因子   
厦门市河流水质现状评价被引量:2
《福建环境》1995年第1期9-10,19,共3页陈于望 陈慈美 
1993年5月对厦门市主要河流作了水质现状调查监测,监测数据显示,河流以有机物污染为主。以水质综合质量指数方法和超标分类评价法对河流水质作了现状评价。选用有机污染有关指标为评价因子,以河流功能标准为评价标准,根据水质综合质量...
关键词:厦门市 河流 水环境 综合质量指数 水质评价 
生活污水培养极大螺旋藻试验被引量:2
《福建水产》1995年第1期17-20,共4页郑爱榕 陈慈美 
螺旋藻是一种丝状自养蓝藻,在强碱和高盐水域生长旺盛,具有蛋白质含量高、含有人类和动物所必需的氨基酸、易消化、培养条件简便、繁殖速度快等特点。作为饲料添加剂已被广泛应用于家禽、昆虫、水产动物的饲养,均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螺旋藻 生活污水 培养试验 
养殖污水对厦门西海域浮游植物的生态效应被引量:6
《海洋通报》1994年第6期24-33,共10页陈慈美 张彩云 朱建军 吴瑜端 
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厦门西海域生态环境特征;限制性营养要素负荷承载能力;以及养殖污水排放、混合对海域浮游植物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养殖污水排放可导致海域营养过剩,浮游生态异常和结构变化;生成的大量有机聚集...
关键词:养殖污水 浮游植物 生态效应 厦门西港 藻类 
次生悬浮颗粒物与海域生命元素的内循环
《热带海洋》1994年第3期84-89,共6页吴瑜端 陈慈美 骆肖红 
重点讨论近岸海域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所诱发产生的次生悬浮颗粒物(S.P.M.)的产生机制,及其对近岸海域水体中生命元素(C.N.P.)的生物地球化学的行为、过程和内循环等诸环节的效应。该物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海域水体中的...
关键词:次生悬浮颗粒 海域 生命元素 污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