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思喜

作品数:26被引量:2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儒家情感政治哲学荀子经世致用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辑刊》《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礼乐传统与荀子政治哲学的基本性格
《管子学刊》2025年第2期48-68,共21页隋思喜 
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交叉研究培育项目(2020)。
荀子政治哲学的解释传统中存在“礼义之统”与“礼乐之统”两种解释原则的范式冲突。对此两种原则应作何选择,既需要放在先秦儒家礼乐文化传统的思想格局中审视荀子对此文化传统实现了怎样的继承与发展,亦取决于荀子对“礼”“乐”关系...
关键词:礼乐传统 礼义之统 礼乐之统 礼乐政治 
王阳明的情感政治论
《学术研究》2025年第2期32-39,共8页隋思喜 武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礼记》的情感政治思想及当代意义研究”(24BZX017)的阶段性成果。
王阳明通过辨析心学与禅学的差异,以及阐述他在王霸之辩、三代之治等问题上的理解,展示了阳明心学即内圣即外王的政治哲学性格。王阳明从天理、人情两个维度论证了良知是天理人情合一的,以此奠定了王阳明政治哲学的情感特质,即从情感的...
关键词:王阳明 情感政治论 无偏倚的规范性 致良知 
道始于情与情感的政治--先秦儒家政治哲学之重思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22年第4期59-67,共9页隋思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BZX075);东北师范大学校内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交叉研究培育项目(2020)。
为了领悟儒家政治哲学的本形象,需要回到思想的原初之地重新思考先秦儒家的政治意识与主导性问题。“人道政为大”命题是先秦儒家政治意识的集中体现,表明先秦儒家对政治有最高的期许,将政治视为人的最主要实践活动,期待以政治的方式完...
关键词:情感的政治 道始于情 人道政为大 先秦儒家 政治哲学 
道始于情与情感的政治——先秦儒家政治哲学之重思被引量:2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年第1期216-225,240,共11页隋思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BZX075);东北师范大学校内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交叉研究培育项目(2020)。
为了领悟儒家政治哲学的本己形象,需要回到思想的原初之地重新思考先秦儒家的政治意识与主导性问题。“人道政为大”命题是先秦儒家政治意识的集中体现,表明先秦儒家对政治有最高的期许,将政治视为人的最主要实践活动,期待以政治的方式...
关键词:情感的政治 道始于情 人道政为大 先秦儒家 政治哲学 
情感的政治与道德生命的盈减之道被引量:1
《社会科学辑刊》2021年第4期37-45,共9页隋思喜 
东北师范大学校内青年团队项目(20QT003)。
现代社会遭遇道德实践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伦理实践背后的生命秩序观念出现了危机。儒家在天地秩序的心灵化和心灵秩序的身体化的双重逻辑关系中理解生命秩序的问题,将生命秩序视为一种道德的秩序。在儒家,规划道德生命养成事业的文化...
关键词:道德生命秩序 礼乐教化 盈减之道 情感的政治 
人性论视域中的当代儒家政治哲学发展趋向问题被引量:1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85-92,共8页隋思喜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8BZX075)
当代儒学的新开展,主要是儒家政治哲学的发扬创造问题。当代儒家政治哲学研究领域中的“贤能政治”与“民主政治”之争,实质上是在追问儒家政治哲学的学术发展方向到底朝向何处去的问题。人性理论是重思当代儒家政治哲学发展趋向的逻辑...
关键词:政治哲学 儒学第三期发展 以人治人 人性根基 未来方向 
论儒家的礼乐文化及其当代重光被引量:3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8-15,共8页隋思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荀子‘礼乐之治’的政治哲学及当代意义研究”(18BZX075)
儒学总是自觉地以求索传统的方式更新和开放自身思想的可能性。儒家哲学在反思自然与文化之张力的理路中,继承了周文礼乐传统并使其光扬盛大。作为礼乐文化的思想主体,我们可以由儒学而甄明礼乐文化的思想特质及其精神气质。礼乐文化的...
关键词:儒家 礼乐文化 礼乐精神 当代重光 
礼乐精神与儒家情理交融的道德意识被引量:2
《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第6期64-71,共8页隋思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8BZX075)
对礼乐精神进行主体向度的深层思想探寻,是在回答实践主体具备怎样的道德意识问题。'仁义'与'礼乐'构成了儒学思想的全体大用。作为'本原之精神'的仁义与作为'客观之文制'的礼乐都表现出重情重理的特点,因此儒学具有'情理并重'的思想特...
关键词:礼乐精神 情理并重 仁义 儒家 荀子 牟宗三 
从《论语》“志于道”章谈儒学的思想架构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18年第1期332-345,共14页隋思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研究”(bc14ZDA00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以孔子的言行为主要素材集录而成的《论语》,为中国人提供了一种有关道德哲学的儒家式的思想典范。其中,在思想史的意义上来理解《论语·述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章的思想,这段话是从宇宙论、人性论、心性论和工夫论四个层...
关键词:宇宙论 人性论 心性论 工夫论 
礼乐的没落与重光——追寻儒家和谐秩序的生命韵律
《孔子研究》2016年第3期62-68,共7页隋思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研究"(项目编号:14ZDA00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先秦儒家把人理解为一种追求将自然生命与文化生命圆融无碍的德性的生命存在,而能够在整体上涵容和实现这一生命精神的是礼乐,其中乐的作用在于建立一种自然的心灵秩序,礼的作用在于建立一种伦理的行为规范。德性生命的自我圆成需要"致...
关键词:德性生命 礼乐精神 现代重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