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留戈

作品数:23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律法清末民初教学伦理冲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南方职业教育学刊》《社会科学动态》《中州大学学报》《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清末民初律法中国家主权伦理“自我认同”的共识与分歧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130-136,共7页吴留戈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当代哲学发展趋向与人类文明形态的哲学自觉”(17JJD720003)。
清末民初的律法改革是在国家突然受到外部势力冲击、脱离原有轨道,进入近代化转型时期的产物。时人急于废除西方在华的领事裁判权,确立了契合国家主权伦理的律法内容,致力于挖掘出共同的民族国家伦理基础,开辟以主权伦理为根基的治外法...
关键词:清末民初 律法 国家主权伦理 共识 分歧 
清末民初国家伦理“共同体之善”的价值预设进境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144-151,共8页吴留戈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当代哲学发展趋向与人类文明形态的哲学自觉”(17JJD720003)。
清末民初,感召与生发民众对于民族国家伦理凝聚力的内在认同,重塑民族国家的“共同体”意识及在“共同体”之上将近代国家伦理的建构深入推进,是时人对于“反帝反封建”历史任务的承续和实现“近代化”的共同愿景。“共同体之善”价值...
关键词:国家伦理 共同体之善 价值预设 
“家族本位”伦理:清代律法的主体性定位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1年第1期183-192,共10页吴留戈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当代哲学发展趋向与人类文明形态的哲学自觉”(17JJD720003)阶段性成果
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取向不仅体现为对于国与君的“忠”,而且体现为对于家与父的“孝”。“国”与“家”作为两种内在关联又具有不同性质的生活场域,以血缘人伦关系为枢纽,使单个的“个体”将自身融合于社会群体之中,在社会的人伦关系网...
关键词:家族本位 中国传统社会 人伦关系 生活场域 价值取向 主体性 价值及意义 社会群体 
清末民初律法中新旧伦理的博弈过程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0年第1期235-245,共11页吴留戈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文化传统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创造性转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7JJD820004)阶段性成果
在中国传统社会历史的延绵及更迭中,旧王朝的末世,或因农民起义频繁爆发,或因内部臣子篡权夺政,或因外虏大举军事攻击,几乎无暇顾及律法的重新订立,律法隆替往往是在新政权得以稳固之后方才进行的。清末民初,新生律法的制定并不是统治...
关键词:清末民初 权力分散 个人伦理 律法 社会伦理 博弈过程 中国传统社会 农民起义 
清末民初律法中的新旧伦理冲突问题研究述评
《社会科学动态》2020年第10期73-78,共6页吴留戈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重大项目“当代哲学发展趋向与人类文明形态的哲学自觉”(17JJD720003)。
改革开放以后,学界对于"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的相关问题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伦理学领域也是如此。就清末民初律法中的新旧伦理冲突问题来说,通过前辈的深入研究及探讨,从描述清末民初的律法"变"与"不变"的问题发轫,学者们分析了"法理派"...
关键词:伦理学领域 伦理冲突 律法 清末民初 伦理精神 伦理化 法律文本 法律化 
危机与变革:清末民初律法中新旧伦理冲突的时代境遇被引量:1
《中州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56-61,共6页吴留戈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文化传统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创造性转化研究"(17JJD820004)
以"伦理"为中心,以律法的"礼教化"为途径规范社会行为,既是中国千年农业社会治国安邦的政治基础,也是中国传统律法得以运行无阻的深层次精髓。然而,在近代历史嬗变过程中,清末民初社会的震荡与转折带来伦理结构的异质化与法律体系的复杂...
关键词:清末民初 伦理冲突 时代境遇 
美国法医学教育:理念、模式及启示
《医学与法学》2017年第6期65-67,94,共4页吴留戈 孙超 
2015年度吉林大学继续教育研究项目"价值创新与功能转型:'互联网+继续教育'发展研究"(项目编号:JLUCEKT 2015029)的阶段性成果
美国法医学教育经历了从"功利性的职业教育"到"功利性的学历教育"再到"公益性的职业教育"基本理念的转换过程,由此形成了全国性的法医职业教育教学联盟与高等院校内部的跨学科法医学教育联盟的教学模式和以考促教的任职模式。本文分析...
关键词:美国法医学教育 教育理念 教育联盟 
高校非学历职业教育培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67-69,共3页吴留戈 刘冬宇 
2015年度吉林大学继续教育研究课题项目"价值创新与功能转型:‘互联网+继续教育’发展研究";(JLUCEKT 2015029)
高等院校非学历职业教育培训是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互联网+"时代浪潮的冲击,非学历职业教育培训应顺应潮流,转变思路,勇于创新,探索开展"互联网+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
关键词:非学历 职业教育培训 “互联网+” 终身学习 
余秋里的群众思想研究(1929—1943)
《兰台世界》2016年第12期98-100,共3页吴留戈 张岩 
教育部2014年度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实践路径及历史经验研究--以开国将帅口述史为视角"(编号14YJC710044)资助
1929年到1943年是"独臂将军"余秋里革命生涯的初始阶段。在这一时期,他不仅是我军杰出的军事人才,善于战略战术的策划;更是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始终如一地坚守、贯彻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信条,以善于争取群众、动员群众...
关键词:余秋里 群众工作 群众思想 
真与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基点被引量:1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81-83,共3页吴留戈 王彦飞 
吉林大学2015年继续教育研究课题"价值创新与功能转型:‘互联网+继续教育’发展研究"(课题编号:JLUCEKT2015029)
如何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成为青年学子"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授课教师应以"真"为理论教学基点,以"实"为实践教学基点展开教学工作。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坚持真知灼见,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理论高度;迸发...
关键词:真与实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 基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