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静

作品数:21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兰州商学院外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翻译城市化动物小说文学翻译工业化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甘肃教育》《开发研究》《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陇东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扩展项目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后现代语境下的经典重述与叙事颠覆——论《藻海无边》对《简·爱》的后现代叙事重构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5年第1期101-112,共12页石静 
简·里斯的《藻海无边》让疯女人伯莎·梅森由边缘走向中心,讲述其何以变疯的故事,故而对维多利亚时期的经典作品《简·爱》进行了颠覆性叙事重构。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人手,分析《藻海无边》与《简·爱》在"疯女人"处理问题上所采用的...
关键词:《简·爱》 《藻海无边》 叙事学 后现代重构 
从“目的论”角度谈翻译的“厚译”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22-22,95,共2页石静 
以功能翻译的核心理论——目的论为依据,通过对厚译概念、厚译的表现形式及其目的的阐释,指出在丰富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下,厚译可以弥补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从而实现读者对原文的透彻理解以及对译文的接受。
关键词:目的论 厚译 翻译策略 
时代的抑郁——评伊丽莎白·斯特劳特的《奥丽芙·基特里奇》被引量:1
《南方论刊》2015年第5期89-90,106,共3页石静 
伊丽莎白·斯特劳特的短篇小说集《奥丽芙·基特里奇》描摹了主人公奥丽芙跌宕起伏的一生,体现出在时代的抑郁的背景下,作者客观精准的叙事技巧及对人物鲜活形象的着力塑造。
关键词:奥丽芙 人物塑造 时代的抑郁 
后殖民主义视阈下的《肉体伤害》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102-104,共3页石静 
《肉体伤害》是素有"加拿大文学女王"之称的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帝国主义文化扩张为表征,表达了白人中心论、种族优越论的思想,显示了隐藏在文本之下作者潜在的殖民意识。
关键词:《肉体伤害》 后殖民主义 白人中心论 殖民话语 
青春的失落与隐秘的逝去——评加拿大小说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猫眼》
《青年作家》2015年第2期8-8,10,共2页石静 
《莫言研究批判——关于莫言性、欲望、媚俗的批判之反思研究》(项目编号:2014KYJJ12)
《猫眼》是加拿大小说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主人公伊莱恩不同成长时期的心路历程,深刻揭露出青春的失落和隐秘的逝去的这一主题。
关键词:猫眼 青春 消逝 
西顿动物小说的生态思想
《安顺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13-14,共2页石静 
文章从生态批评视角对加拿大"动物小说之父"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的动物小说体现的生态思想进行解读,指出人不是万物的主宰,要尊重自然,善待生命。作者认为只有回归自然,共襄和谐,才是生命永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关键词:动物小说 生态思想 生态批评 
在儿童心田播一颗绿色的种子——西顿动物小说对儿童生态意识培养的启示
《陇东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133-134,共2页石静 
加拿大"动物小说之父"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的动物小说体现出的生态批评视角下的生态思想。准确地传达了动物独立的生命意义,用现代生态的观点唤起儿童内心深处的认知情感、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使儿童获得心灵与精神的生态发展。
关键词:动物小说 儿童 生态意识培养 
艺术类学生主体特征认识及外语学习策略被引量:1
《卫生职业教育》2009年第21期36-37,共2页石静 
认识艺术类学生自身特点,并以分析其主体构成为切入点,结合语言习得策略相关理论,帮助学生建构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外语学习策略,实现最佳外语学习效果。
关键词:艺术类学生 主体特征 学习策略 
生态女性主义视觉下的“马纳瓦卡”女性形象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69-71,共3页石静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的"马纳瓦卡"系列作品蕴含着深刻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统治与征服的生态伦理危机,批判了危机背后的强权意识形态,强调建立人类不同性别、种族和阶级平等发展的新型生态伦理社会。从女性主...
关键词:玛格丽特·劳伦斯 "马纳瓦卡" 女性形象 生态女性主义 
英语合作学习中的情感因素被引量:1
《卫生职业教育》2008年第7期35-36,共2页石静 
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关注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情感需求,把英语教学和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关键词:合作学习 情感因素 英语学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