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秀坤

作品数:11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史记对外汉语教学《史记》举隅诗评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电影文学》《前沿》《社会科学论坛》《学术探索》更多>>
所获基金: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留学生语篇建构能力研究
《海外华文教育动态》2017年第10期95-96,共2页黄秀坤 刘富华 
内容简介:本研究以母语分别为阿拉伯语、俄语和韩国语的外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采集了他们所作的汉语语篇,以篇章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用学等有关语篇连贯的理论为基础,结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实际,从社会符号层、语义层和...
关键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留学生语篇 建构能力 
先秦儒家思想家与古希腊思想家荣辱观相似性举隅被引量:1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19-21,共3页黄秀坤 
东西方在各自民族精神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荣辱观。因为人类对真善美的共同追求与渴望,在对待荣辱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范式上都有惊人的相似。这种相似性具体体现在先秦儒家思想家与古希腊思想家的荣辱观上有诸多相同与相通之处。其一,崇...
关键词:荣辱观 先秦 古希腊 儒家 思想家 
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模式研究
《社会科学论坛》2014年第10期229-234,共6页黄秀坤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吉林省高校汉语国际推广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H13102
韩国重视汉语教育和汉语人才的培养,形成了良好的汉语教育传统。近年来,韩国汉语教学在教学对象、学习目的、学习领域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变化。吉林省具有对韩进行汉语推广的语言优势。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通过目标模式的创...
关键词:汉语 教学 目标模式 韩国 吉林省 
认知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15-17,共3页吕越男 黄秀坤 
吉林省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高校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201203);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吉林省高校汉语国际推广策略研究"(GH13102);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规划项目"吉林省汉语国际推广与伊斯兰文化关系研究"(2013141);北华大学校级青年教研项目"认知观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2011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认知理论为语言结构的理据分析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文章从广义的认知角度出发,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实例,说明认知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解释作用。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认知观 范畴化 隐喻 象似性 
《世说新语》对唐代诗人及诗风的影响
《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12期235-237,共3页黄秀坤 
吉林省语言文字应用"十二五"科研规划项目(JYKL125YB-54)
《世说新语》作为名士"教科书",对唐代诗人及诗风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任放为达的人生境界、一往情深的心灵旨趣、对于美的妙赏能力和词约旨达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世说新语》 人生境界 心灵旨趣 妙赏 
俄罗斯文化框架中汉语国际推广策略研究
《学术探索》2013年第10期150-152,共3页黄秀坤 刘富华 
2012年度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资助项目<高校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吉林省对俄罗斯进行汉语推广的人文战略优势在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建设。俄罗斯文化框架中汉语国际推广策略应以中华文化为依托,以吉林省区域文化为切入点,强化汉语国际推广的战略意识;拓展交流渠道,扩大孔子学院规模;培训、选派...
关键词:汉语国际推广 俄罗斯 吉林省 
“实录”精神下的贤人政治——论司马迁开明的政治思想
《前沿》2010年第10期26-28,共3页黄秀坤 赵耀 
《史记》之所以被鉴定为"实录",被称颂为"绝唱",其根本之处首先在于它所记载的事情比较真实可靠,同时在对史实的分析上,也表现了突出的进步观点。"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既是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之一,也是司马迁的...
关键词:司马迁 实录 政治思想 开明 
许鞍华电影的悲剧意识被引量:4
《电影文学》2010年第16期14-15,共2页黄秀坤 
许鞍华是香港新浪潮电影的重要代表,是香港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导演之一,也是香港电影开创以来最杰出的女导演。许鞍华执著于悲剧,她的电影在古希腊悲剧和传统宿命论中摇摆,通过独特的故事叙述方式,展现给我们的是人性在社会和...
关键词:许鞍华 电影 古希腊悲剧 宿命论 
唐代诗评《史记》人物西施的现代解读
《作家》2010年第6期52-53,共2页黄秀坤 
本文从诗评《史记》的角度,就唐诗中评论西施之作加以分析:其一,嗤之者曰"红颜祸水",吴国的灭亡就在于吴王因之而荒怠国政,西施因而背负千古骂名;其二,为西施鸣冤伸雪,推翻陈腐观念。总之,千秋自有公论,西施因其貌美并能在国难当头之际...
关键词:史记 诗评 唐诗 西施 
唐末周昙、胡曾诗的《史记》渊源解析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49-51,共3页黄秀坤 杨桂平 
《史记》之“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的精神在唐末颇受诗人瞩目 ,尤其是咏史诗 ,更以其“咏以永其言”凝聚了唐末诗人深沉的《史记》情结。周昙、胡曾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两位。他们皆善咏史诗 ,本文通过对他们诗作《史记》...
关键词:史记 情结 唐末 诗人 解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