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行

作品数:36被引量:229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艺术人类学视觉形象中华民族遗产艺术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民族艺术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术研究》《文化遗产》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党建引领乡村文化建设的作用机理与实践探索
《理论视野》2024年第11期82-87,共6页彭莹 孟凡行 
乡村文化建设离不开党的全面领导,要充分发挥党建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把党建引领贯穿乡村文化建设全过程。作为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党建引领乡村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的必由之路,是新时代文化使命担当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党建引领 乡村文化 作用机理 实践探索 
中华传统艺术当代传承的生态结构和实践路径被引量:1
《民族艺术研究》2024年第5期24-34,共11页孟凡行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研究”(项目批准号:19ZD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华传统艺术是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艺术形式,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演化,形成了系统性的生态结构。这一结构主要由原生态和现生态、内生态和外生态以及本生态和衍生态等维度构成。借助生态视角考察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可见...
关键词:中华传统艺术 当代传承 生态结构 实践路径 
全球艺术实践:中华民族视觉形象重塑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新路径
《社会科学家》2024年第6期164-171,共8页康泽楠 孟凡行 
国家社科基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中华民族视觉形象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项目编号21VMZ019)阶段性成果。
世界各国人民对我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基础是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向世界展现中国对世界经济、贸易等物质领域进步作出贡献的一面,还要展现对世界和平、文化等精神领域作出贡献的一面,即中华文化的跨文...
关键词:中华文化 跨文化交流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艺术实践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周边概念考释与核心概念建构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3期53-54,共2页孟凡行 
《贵州社会科学》2023年10期,12000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集中体现为“五大认同”,即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其中“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关键词:概念建构 视觉形象 民族和睦 文化认同 中华文化 社会科学 中华民族 民族团结 
文学意象、文化景观与精神家园:中华文化视野中的“红高粱”被引量:1
《艺术评论》2024年第3期36-48,共13页孟凡行 肖云霄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华民族视觉形象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项目编号:21VMZ019)的阶段成果。
莫言塑造了红高粱文学意象,并用此意象的红色原型内涵赋予红高粱民族精神和生命力。围绕高密东北乡建构起来的文学场景让人从中获得熟悉的地方感,唤起国民的集体记忆。山东省高密市选用红高粱意象打造城市名片、组织民间艺术创作、开发...
关键词:“红高粱” 文学意象 文化景观 中华文化 高密东北乡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周边概念考释与核心概念建构被引量:6
《贵州社会科学》2023年第10期27-34,共8页孟凡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专项“中华民族视觉形象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21VMZ019)。
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相关基础理论特别是核心概念亟待展开深入研究。从文化认同的角度看,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最佳落点之一是视觉形象。中华民族视觉形象是由中华各民族在长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 民族形象 国家形象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 
手工艺的思想资源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反思被引量:8
《民俗研究》2023年第3期27-46,157,158,共22页孟凡行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基于艺术学立场的艺术民族志理论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20SJZDA026);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1ZD10)的阶段性成果。
技术是人的本质性要素,其存在经验技术和工程技术两个维度,并以其对应的自发性秩序和工具性秩序相对平衡地维护着人类社会的运行。进入现代社会后,工程技术突飞猛进并催生了技术万能论,自发性秩序遭到工具性秩序的全面压制,现代生活进...
关键词:手工艺 现代生活 经验技术 自发性秩序 具身性实践 
乡村振兴:民族视觉形象重塑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引量:5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83-93,共11页孟凡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中华民族视觉形象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项目编号:21VMZ019)。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中国乡村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乡民思想意识的现代化是深层目标,主要依靠文化建设实现。环境改造和景观建设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乡民思想意识现代化的载体打造工程,也是民族视...
关键词:乡村振兴 民族视觉形象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 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后现代艺术界:遗产化、科技艺术发展及艺术共同体建构被引量:7
《民族艺术》2023年第1期105-116,共12页孟凡行 康泽楠 
国家社科基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中华民族视觉形象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项目编号21VMZ019)阶段性成果。
当今社会,随着艺术实践边界的持续扩大,艺术无法再用本质性的定义来概括。后现代艺术界成为观照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新视角,更成为不同文化交流、交融的全球场域。在此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遗产化运动为民族民间艺术、土著艺术走向世界...
关键词:后现代艺术界 遗产化 科技艺术 艺术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专题主持人语
《民族艺术》2022年第6期20-20,共1页孟凡行 
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是一个政治和文化共同体,广大成员依靠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认同凝结到一起,其中文化是最深层次的认同。由于人类赖以交往交流的信息多数依靠视觉获得,民族视觉形象因而成为民族和国家认同的重要载体及文化资源。我...
关键词:文化共同体 全体中华儿女 视觉形象 多民族国家 主持人 田野考察 凝心聚力 重要载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