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艳

作品数:8被引量:1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太原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传统节日课程资源人文内涵语文教学文化观念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试论中外文化中的猫形象被引量:3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43-47,共5页高文艳 宁丽萍 
不管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关于猫的谚语、惯用语以及传说都有很多,这些说法无疑反映了这些国家或民族传统文化的某些特质。文章从日常生活用语、文艺作品等方面去分析人类在猫身上所寄予的复杂情感,通过猫形象来审视人类的真实生活与精神...
关键词:中外文化 猫形象 文化观念 思维方式 
舞动着诗意翅膀的蝴蝶——试论文艺作品中的蝴蝶意象被引量:1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52-55,共4页高文艳 
意象是构成意境的重要元素,是物象的人化,是情志的物化。在众多的动植物意象中,蝴蝶以其独特的生长历程及其绚丽的外表,给千百年来的文艺家们,带来了无穷的联想与思索。文章从哲思之蝶、情谊之蝶两个视角,初步探讨文艺作品中蝴蝶意象的...
关键词:蝴蝶意象 自由精神 忠贞爱情 文化积淀 
人共菊花醉重阳——试论古典诗词中的重阳节习俗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S1期13-15,共3页高文艳 杨韶宁 
在重阳节习俗逐渐由驱邪避灾向欢宴祈寿演变的同时,随着民族文化的日臻完善,重阳节文化释放出了丰富多彩的精神内涵,并产生了质的升华。历代文人、学者借重阳节之际抒情达意,写出无数情景交融,并深刻体现民族文化传统的佳作,从这些古典...
关键词:重阳节习俗 古典诗词 民族精神 
传统节日与语文教学被引量:4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S1期82-84,共3页高文艳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以及宗教观念,寄托着华夏儿女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有效地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引领学生认真探究传统节日的深刻内涵,感受节日文化的丰富多彩,体悟民族精...
关键词:传统节日 语文教学 人文内涵 课程资源 
给成长插上飞翔的翅膀——《木偶奇遇记》与《宝葫芦的秘密》之比较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50-53,共4页高文艳 
在诸多的童话经典中,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和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以其鲜明的教育性和生动的娱乐性在世界儿童文学史上闪耀着熠熠光辉。这两部长篇童话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都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时代背景和民族文化的不...
关键词:真幻交织 寓教于乐 民族风格 
困惑与解惑——论文学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被引量:1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51-55,共5页高文艳 
文学理论课怎样讲才能形象、生动、有趣,在引领学生进行形象的感悟与理性思考的同时,让学生有所体会和收获,这是每个讲文学理论的教师在教学中都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就当前文学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初步认识。
关键词:文学理论 教学 理性思维 创新 
《活着》在读图时代的审美嬗变——小说与影视之比较被引量:2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49-53,共5页高文艳 
在读图时代,小说《活着》及由此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作为三种不同的艺术创作,有着复杂的联系和区别。文章从场景安排、人物塑造、叙事策略和主题表现四个方面分析了小说和影视的区别,并阐释了小说《活着》在读图时代的审美嬗变,对"活着...
关键词:《活着》 读图时代 审美嬗变 小说 影视 
灵魂深处的呐喊——论鲁迅乡土创作及其现实意义被引量:1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B06期41-45,共5页高文艳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是最早站在农民立场上,把他们放在小说主人公位置上的作家之一,农民问题是其创作的中心,他把最多的篇幅、最大的关注和最深的同情给予农民。从鲁迅乡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入手来审视其乡土创作,并依据这些人物在...
关键词:乡土创作 典型形象 奴隶 新农村建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