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巧云

作品数:46被引量:438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隐喻英语意向性视域语言学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社会学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外语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学刊》《现代外语》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具身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国际前沿与发展趋势被引量:2
《现代外语》2024年第1期137-146,F0003,共11页廖巧云 翁馨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英语义修辞的文化机制对比研究”(19AYY011);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重大科研项目“汉外语义修辞话语识解的文化机制对比研究”(2018114027);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五届导师学术引领计划“汉语负面评价话语影响人际关系的机制研究”(2022113002)的阶段性成果。
具身认知语言学是具身认知和认知语言学进一步结合从而形成的语言学研究前沿领域。通过对近15年间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本文考察了具身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焦点和发展趋势。分析发现,相关研究聚焦于对语义现象(如意象图式、概念隐喻)、语法...
关键词:具身认知语言学 国际前沿 发展趋势 
情境关联与谐音格的表达被引量:1
《当代外语研究》2023年第5期66-74,共9页廖巧云 徐盛桓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英语义修辞的文化机制对比研究”(编号19AYY011);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重大科研项目“汉外语义修辞话语识解的文化机制对比研究”(编号2018114027)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基于情境关联论研究汉语谐音格的运用。谐音格表达的格式是由心智倾向性确定的。情境关联论是在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和在认知科学发展的学术背景下形成的。它作为语言运用的一个通则,体现了语言运用的基本原理:任何成功的语言...
关键词:情境关联论 谐音格 心智倾向性 “物-情-词”关联 
体认语言学的理论与实践——第四届体认语言学国际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
《当代外语研究》2023年第2期144-146,共3页李蕊秀 翁馨 廖巧云 
2022年11月5日至11月6日,由体认语言学专委会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承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中国外语》编辑部、《当代外语研究》编辑部、《外国语文》编辑部共同协办的“第四届体认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在线上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以...
关键词:上海外国语大学 理论与实践 外语研究 体认语言学 国际研讨会 会议主旨 后续发展 第四届 
量子力学视域下矛盾修辞的生成机制研究被引量:2
《中国外语》2023年第2期53-59,共7页廖巧云 孔淑娟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英汉语义修辞的文化机制对比研究”(编号:19AY Y011);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重大科研项目“汉外语义修辞话语识解的文化机制对比研究”(编号:2018114027);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四届导师学术引领计划项目“汉英转喻文化机制对比研究:认知神经视角”(编号:41004264)的部分成果。
本文在量子力学视域下,基于量子的非定域性及其相关特征,提出了矛盾修辞表达生成机制的分析框架,即“非定域关联模型”,对矛盾修辞表达的生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矛盾修辞表达的生成机制如下:在特定语境作用和意向性主导下,主体对表达对象...
关键词:矛盾修辞表达 生成机制 非定域关联 叠加纠缠效应 
体认视阈下的反语生成机制研究被引量:16
《中国外语》2020年第5期45-52,共8页廖巧云 翁馨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英语义修辞的文化机制对比研究”(编号:19AYY011);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重大科研项目“汉外语义修辞话语识解的文化机制对比研究”(编号:2018114027)的部分成果。
本文以体认语言学的核心原则为指导,在对话语的自主-依存分析框架进行修补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析反语生成机制的"基于体认的自主-依存模型",对反语生成过程进行了研究。反语的生成,是讲话人在语境的作用下,以其意向性为主导,基于对外部事...
关键词:反语 体认语言学 ECADM 生成机制 多重互动 
语义修辞的识解机制被引量:17
《现代外语》2018年第1期1-11,145,共11页廖巧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修辞的神经认知语言学研究"(11XYY016)的阶段性成果;上海外国语大学引进人才科研经费(KY01X0322017004)的资助
在基于模型的语用推理理论与整体性认知语用模型(HCPM)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内涵外延关联-传承模型"(ADRIM),对语义修辞的识解机制进行了研究。语义修辞识解,从修辞表达这一显性表述出发,依靠相邻/相似的常规关系,通过关联-传承手段寻...
关键词:语义修辞 ADRIM 识解机制 语义变异 可能性特征提取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徐盛桓教授访谈答问录
《英语研究》2017年第1期28-38,共11页华鸿燕 廖巧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修辞的神经认知语言学研究”(11XYY016)的阶段性成果
本访谈首先探讨的是青年学者如何从事语言学前沿研究以及怎样运用所学的语言学理论参与其中,接着以具体的话题“语言表达式的转换与植入”和“如何认识认知神经语言学”为例深入剖析了语言学前沿研究应该如何进行。最后,徐盛桓教授谈到...
关键词:徐盛桓教授 语言学研究前沿 语言表达式转换与植入 认知神经语言学 
隐喻“意识感受性”理论模型被引量:10
《外语学刊》2017年第1期10-16,共7页徐盛桓 廖巧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修辞的神经认知语言学研究"(11XYY016)的阶段性成果
本体和喻体既相异又同一,这是隐喻的一个标志性特征。隐喻活动就是围绕这一特征展开:相异是必要条件,同一是充分条件。对于什么是"同一",可以参照莱布尼茨的"不可分辨物的同一性原则"中所说的"同一"而定。我们在"粗糙"化的莱布尼茨"同一...
关键词:隐喻 不可分辨物的同一性原则 隐喻生成—理解“意识感受性”理论模型 感性、逻辑和顿悟思维 
不同类汉语因果复句通达的反应时研究被引量:3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1-9,157,共9页廖巧云 王鲁男 孟利君 姜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修辞的神经认知语言学研究"(11XYY016);四川外国语大学青年项目"因果构式的认知神经语言学研究"(sisu201213)
本文采用句子加工反应时范式考察汉语因果复句的通达,探讨不同类型的因果复句,即逻辑因果句、有标识语的实据因果句和无标识语的实据因果句所表达的因果关系通达的反应时的差异。结果显示,3类因果句加工的平均反应时存在差异,逻辑因果...
关键词:汉语因果句 通达 认可度 反应时 
任选词语的隐现极性特征的概率模型被引量:1
《外语教学》2015年第1期28-33,共6页廖巧云 蒋勇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负极词的空间映射研究"(项目编号:12BYY120);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修辞的神经认知语言学研究"(项目编号:11XYY016);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词语极性特征的信息论研究"(项目编号:12YJA740031)的阶段性成果
任选词语的隐现极性特征与它本身的任选义和函数映射相关。任选词语具有扩域功能,它把例外的选项也纳入域中,强调任何选项都不例外。选项的数量与例外事件发生的先验概率构成单调递增的函数关系,含有任选词语的核心命题要么肯定先验概...
关键词:任选词语 下向蕴含 单调函数 梯级逻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