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法荣

作品数:17被引量:2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空间政治摩崖石刻摩崖泰山石刻《老人与海》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高等农业教育》《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印报刊资料(造型艺术)》《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更多>>
所获基金: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莎士比亚作品中动植物描写的数字人文研究
《海外英语》2023年第14期178-181,184,共5页管佳辉 吴增行 朱法荣 
2022年山东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莎士比亚作品中动植物描写的数字人文研究”(项目编号:S202210434033)研究成果之一。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使数字人文成为人文学科研究的新方法,选取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为研究对象,借助数字技术,发现莎士比亚对于动植物意象的应用有以下特点:1)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动植物意象种类繁多,且多与日常生活密...
关键词:数字人文 信息技术 莎士比亚作品 动植物意象 生活与创造 
新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以BBC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为例被引量:1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年第35期171-176,共6页彭清悦 朱法荣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加速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但文化对外传播仍然面临着三大问题:中国媒体以何种方式传播文化、西方受众以何种程度接受文化、对外传播的文化又以何种效果呈现。BBC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2020年)在海内外...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视觉文化 “他者” 格式塔 
泰山摩崖帝王书写与空间政治--韩文彬《文字的风景:早期与中古中国摩崖石刻》泰山石刻研究述评
《复印报刊资料(造型艺术)》2022年第4期12-18,共7页朱法荣 
泰山石刻自得到法国汉学家沙皖关注与介绍以来,海外研究已历百年。2008年美国汉学家韩文彬《文字的风景:早期与中古中国摩崖石刻》是西方第一部以中国石刻为专题的研究性著作,其立足于欧美20世纪90年代以来颇为盛行的空间理论,从空间政...
关键词:泰山摩崖 帝王书写 空间政治 
柳枝与金枝:从西方人类学与文学视角看中国式浪漫被引量:1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150-155,共6页朱法荣 
在中西方文化与生活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柳树意象,传达着人类有关家园、民生、爱情以及离别等共同体验,承载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情感基础。梳理西方神话学、人类学和文学中柳树意象的演变,可以发现西方文明中普遍存在着悲剧基因,柳枝多...
关键词:柳枝 金枝 西方人类学 西方文学 中国式浪漫 
泰山摩崖帝王书写与空间政治——韩文彬《文字的风景:早期与中古中国摩崖石刻》泰山石刻研究述评被引量:3
《泰山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48-54,共7页朱法荣 
泰山石刻自得到法国汉学家沙畹关注与介绍以来,海外研究已历百年。2008年美国汉学家韩文彬《文字的风景:早期与中古中国摩崖石刻》是西方第一部以中国石刻为专题的研究性著作,其立足于欧美20世纪90年代以来颇为盛行的空间理论,从空间政...
关键词:泰山摩崖 帝王书写 空间政治 
原型批评视野下的美狄娅和索尼娅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144-147,共4页韩悦 朱法荣 
2015年度山东农业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基金:俄罗斯当代女作家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笔下的"圣母化女性形象"研究(126/26173);2018年度山东省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儒家文化俄译及其传播研究(CZ201810096)
柳·乌利茨卡娅作为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的领军人物,其作品蕴含丰富的犹太教和俄罗斯典型的东正教思维,并且深受希腊文化影响。从作者塑造的"美狄娅"和"索尼娅"等一系列代表性女性身上可以看到希腊神话和《圣经》中经典形象的印记。作者...
关键词:乌利茨卡娅 原型批评 美狄娅 索尼娅 
数字人文时代的文本细读与远读
《山东农业教育》2018年第3期52-53,共2页朱法荣 
梳理了数字人文视角下文本细读和远读策略的渊源,探讨二者的要义及其各自与新批评和大数据的关系。
关键词:数字人文 细读 远读 
论谭恩美华裔小说无形文化载体的文化内涵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8年第10期26-27,共2页洒焕 朱法荣 
本文以全球化理论为出发点,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冲突对全球一体化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作用。美国华裔作家作为这么一个特殊身份的创作群体,以他们特有的多元文化视角,以文学作品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以英语这一世界通用语为传播交流手段...
关键词:全球化理论 文化内涵 《喜福会》 
“最后的依靠”:《给我留下华尔兹》中新潮女郎的伦理建构被引量:1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6年第2期-,共13页朱法荣 
2015年外教社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成果之一,项目号:2015SDO096B,项目名称:存在主义视角下的泽尔达·菲茨杰拉德研究
泽尔达·菲茨杰拉德的自传体小说《给我留下华尔兹》一向被认为可与F.S.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相媲美,语言高度视觉化,不但完美地捕捉到了时代的脉搏,也蕴含了深厚的伦理关怀,真实还原了20世纪20年代新女性所处的伦理困境:“一切神...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 《给我留下华尔兹》 泽尔达·菲茨杰拉德 新潮女郎 伦理建构 
变形珍珠与通灵宝玉:《红楼梦》之巴洛克美学解读被引量:2
《中国比较文学》2016年第3期64-74,共11页朱法荣 
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英语读写译系列"之<英美文学>课程研究成果之一(项目号:73195)
巴洛克原指怪诞变形的珍珠,17至18世纪中流行于欧陆的巴洛克美学则主要表现为雕琢繁复、追求动感、强调戏剧冲突与悲世悯己情怀,其艺术风格和时代精神与我国成书于18世纪西风东渐时期的经典名著《红楼梦》有异曲同工之处。对照巴洛克美...
关键词:巴洛克美学 《红楼梦》 西番莲纹 丰羊角式文本 浮华精神 悲世悯己情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