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正锐

作品数:19被引量:3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车轮汽车侧滑空心件楔横轧更多>>
发文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经济管理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发文期刊:《管理现代化》《农业与技术》《人类工效学》《汽车技术》更多>>
所获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信息融合的城市轨道交通补贴决策的思考
《铁道经济研究》2013年第2期86-88,共3页潘嵩岩 杨鲁义 贾正锐 曹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78168)
基于信息融合的理论和方法,将城市轨道交通各个系统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和集成融合计算出客流量、平均发车间隔和平均运距等。通过对车辆运营成本与乘客等车时间成本的分析,确定乘客总的等车时间成本是常量固定的社会成本。利用边际成...
关键词:信息融合 城市轨道交通 补贴 决策 
单目视觉车轮接地印迹识别的轴距差快速测量被引量:1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5期107-111,共5页潘洪达 张立斌 贾正锐 单红梅 卫晓军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7AA11Z230)
针对现有汽车轴距差测量方法无法实现准确高效检测的现状,提出了基于单目视觉的汽车轴距差快速检测系统,采用世界坐标系与计算机图像坐标系空间变换理论,建立了基于单目视觉摄像机系统的车轮接地印迹的测量模型,实现了摄像机的准确标定...
关键词:汽车工程 单目视觉 摄像机模型 接地印迹 轴距差 
汽车转向梯形故障检测机理研究被引量:1
《汽车技术》2007年第11期37-39,共3页周志国 贾正锐 戴建国 李冬云 潘洪达 
通过对汽车转向梯形机构进行合理简化,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推导出了汽车前轮转向前张角与转向梯形底角之间的变化规律:当汽车外侧车轮转到某一定值时,内侧车轮转角受同侧梯形底角的影响,并且内轮转角变化与同侧梯形底角变化成反比。...
关键词:转向梯形 故障检测 转向前张角 转向梯形底角 
汽车车轮侧滑量检测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被引量:10
《汽车技术》2004年第7期30-32,共3页王建强 苏建 贾正锐 李克强 
在分析侧滑产生机理的基础上,论述了目前侧滑检测中存在的检测结果离散性大、判定失准等问题。指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除车速、载荷、胎压等因素外,还包括侧滑台的技术状况、检测站的设计形式等因素。针对问题提出了稳定检测条件、合理...
关键词:汽车 车轮 侧滑 检测 
中国经济增长的态势与国际比较分析
《管理现代化》2000年第2期9-12,共4页赵淑芝 贾正锐 曹立克 
本文通过对中国改革以来的经济增长态势和经济波动程度的实证研究及国际比较分析 。
关键词:经济增长 波动程度 国际比较 中国 
公路主枢纽总体布局选址技术研究被引量:9
《中国公路学报》2000年第3期89-92,共4页贾正锐 潘洪达 金凤阁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区域内的备选城市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配 ,然后再采用加权评分法对备选城市进行得分排序 。
关键词:公路主枢纽 层次分析法 总体布局 选址技术 
信号控制对动态路线选择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中国公路学报》2000年第2期99-101,共3页徐丽群 杨兆升 贾正锐 
博士基金项目!(980 18510 )
以动态路线选择模型为基础的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 ( ATIS)的实施必然对城市交通控制系统产生影响 ,同时交通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案对路线诱导信息“运行时间”的估计也发生作用 ,影响用户对最优路线的选择。对两系统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动态路线选择 信号控制 公路 AITS 
车轮存在外倾与前束力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
《中国公路学报》1998年第S1期116-121,共6页潘洪达 苏建 贾正锐 王建强 
分析了具有外倾角和前束角的转向车轮的力学特性及引起前轮行驶系统故障的根本原因,为合理地提出和制定该系统的诊断参数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车轮倾角 前束 力学特性 
吉林省交通运输特征及发展分析被引量:1
《现代情报》1998年第5期44-45,43,共3页贾正锐 金凤阁 
交通运输是一个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担负着社会产品流通任务,从国民经济大系统来分析,交通网络是运输业的载体,而运输业又是国民经济的载体,各行业只有通过运输业,才能使生产成为可能,并最终实现其产品的价值,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 吉林 运输方式 国民经济 
农用运输车循环球式转向器转向螺母煤油渗碳碳势控制技术研究
《农业与技术》1998年第6期44-47,51,共5页刘贵富 梁继才 贾正锐 
吉林省科委青年基金
通过对煤油加空气渗碳碳势控制技术的研究,探讨了煤油加空气渗碳过程中各工艺参数对碳势的影响。结果表明,炉内气氛碳势与氧势和CO2值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应用结果证明,这是一种操作简单,稳定可靠的渗碳碳势控制方法。
关键词:农用运输车 转向器 渗碳碳势控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