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晓峰

作品数:20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法性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今传媒》《科技信息》《产业与科技论坛》《实事求是》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网络影视对大学生认知的影响及解决方案被引量:1
《科技资讯》2018年第6期241-241,243,共2页王云鹏 包晓峰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影视在大学生群体中得以普及,这种现象除了包含娱乐本意,更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笔者就网络影视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从积极作用而言,网络影视不但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拓展了认知渠道,...
关键词:网络影视 大学生认知 解决方案 
警惕经济领域的意识形态斗争
《实事求是》2017年第3期26-29,共4页赵畅 包晓峰 
2013年度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新历史时期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研究(L13AJL004)的阶段性成果
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在经济领域的斗争日趋激烈。二者斗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经济改革的方向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要不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计划和市场孰优孰劣以及国有企业改革是做优做大做强还是应该...
关键词:经济工作 意识形态 新自由主义 
基于需要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索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年第2期198-199,共2页朱文慧 包晓峰 
需要是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原动力,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驱力。本文以需要理论为基点,从两种需要理论出发,分析需要理论对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意义。并通过研究当代大学生需要的现状及特点,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来优化和创新高校思...
关键词:需要理论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群体心理功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当代青年(下半月)》2015年第11期210-210,共1页朱文慧 包晓峰 
大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是在群体中进行的,因此对大学生的群体心理进行分析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本文以群体心理为出发点,结合当代大学生群体心理的特点,运用群体心理的功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环境、方法和...
关键词:群体心理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多元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的挑战与重新建构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8期81-82,共2页刘秀峰 包晓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主体间性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念的重构与实践创新"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9YJA710033;辽宁中医药大学科研项目"基于精细化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研究"的成果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实现灌输思想与实践方式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多元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灌输 挑战 重新建构 
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间性意蕴被引量:2
《社会科学论坛》2014年第9期86-90,共5页衣永红 包晓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主体间性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念的重构与实践创新>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09YJA710033
主体间性思想是对人的主体性的一次营救,力图使其从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脱出来。马克思哲学中就包含着深刻的主体间性的意蕴。它从生活世界出发,勾勒出人的实践性与关系性的双重本质,并力图从对人的"异化"的批判出发对人的生活世界进行重...
关键词:主体间性 交往实践 异化 人类解放 
“中国梦”内蕴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被引量:1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39-46,共8页衣永红 包晓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YJA710033);2013年辽宁中医药大学非医药专业科研项目
自近代以来就已经开启的"中国梦",在今天被从一个历史的新高度提出来,形成了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这意味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在改革开放已经行进了三十几年的今天,"中国梦"的实现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是可以期待的了...
关键词:“中国梦” 合规律性 合目的性 合法性 价值主体 
加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信任的策略研究
《学理论》2013年第32期377-378,383,共3页赵丽梅 包晓峰 
从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入手,分析信任在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探讨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信任存在的危机,并提出加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信任的对策:全面提高教育主体的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客观、可靠;思想政治教育形...
关键词:医学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信任 
大学“手机热”为校园德育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第29期228-228,230,共2页耿文秀 包晓峰 
在科技革命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具有一个相对优越的成长环境,“手机热”日益成为当前我国大学校园里的普遍现象,“手机热”这一现象的客观存在为目前我国校园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关键词:“手机热” 德育教育 机遇与挑战 
灌输教育的“实然”与“应然”——对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念合法性的深入解读和理性重构
《理论界》2013年第5期193-196,共4页包晓峰 衣永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主体间性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念的重构与实践创新>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09YJA710033
多年来,灌输一直被当成一种非法的教育手段而为人们所诟病和唾弃,人们甚至因为灌输质疑思想政治教育的合法性,这是一种深刻的误解。为了消除这种误解,必然要从"实然"与"应然",也就是路向与目标双重维度澄清灌输的合法性,并按照合规律性...
关键词:灌输 实然 应然 主体间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