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

作品数:19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端木蕻良土地情结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大连民族大学学报》《吉林教育(教研)》《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吉林省四平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乡村教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力建设路径探索——评《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教师能力建设研究》
《中国教育学刊》2024年第5期I0006-I0006,共1页赵丹 
在当今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我国推动乡村全面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国家战略。作为这一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之一,乡村教师不仅肩负着传承知识、培育人才的使命,更被赋予了引领乡村文化、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期待。笔者在开展2023年度吉...
关键词:乡村教师 吉林省教育厅 科学研究项目 深度学习 乡村振兴战略 教师能力建设 传承知识 培育人才 
吉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以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为例被引量:2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年第6期47-51,共5页赵丹 苗迪 
2020年吉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程思政’视域下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文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吉教高〔2020〕17号)。
吉林省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载体形式多样。结合高等学校的教育规律,通过创新教育模式、更新教学理念、拓展实践基地、开辟“第三课堂”、丰富校园文化等途径,将吉林红色文化资源充分融入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利于创新高校人...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 地方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只有爱得纯粹,才能恨得纯粹——单人剧《九又二分之一爱情》的原型解读
《戏剧文学》2020年第12期80-86,共7页苗迪 赵丹 
古希腊戏剧《美狄亚》原型中存在着"寻求——失落——复仇"的这样一种模式,在中国先锋戏剧导演孟京辉的戏剧《九又二分之一爱情》中女主人公小美身上也见出其为爱寻求与失落,失落后的复仇。这个模式以爱为中心,体现了"女性与男性的不同...
关键词:美狄亚 《九又二分之一爱情》 原型解读 
谈当代高校教学管理理念被引量:1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557-560,共4页李美丽 赵丹 唐卓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GH181057);吉林师范大学2018年教育教学研究项目(JSJX2018)
分析了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及从业技能等,认为教学工作是高等院校工作的核心及主体,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和极具创造性的工作;在当代新语境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迫在眉睫,任务有三:其一,确立科学的当代教学管理理念;其二,创...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 管理理念 管理模式 管理队伍 
追寻生命的意义——从超越精神视角解读迟子建《候鸟的勇敢》被引量:2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357-360,共4页赵丹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GH181057)
迟子建的最新中篇力作《候鸟的勇敢》以候鸟迁徙为背景,通过对候鸟与人、人与社会等关系的层层铺叙,展现了东北小城的人情世态与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作家立足于文学超越精神,直面精神苦痛和心灵迷惘,将生命个体的诗性存在和生命终极意义...
关键词:候鸟的勇敢 超越精神 生命意义 
英雄祛魅与灵魂重塑——话剧《我们的荆轲》的精神分析学解读
《戏剧文学》2019年第7期96-100,共5页赵丹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独立学院开展经典教育的路径与方法研究”(课题批准号:GH181057)阶段性成果
莫言的话剧《我们的荆轲》以现代主义的方式颠覆和解构了荆轲这一英雄形象。在本我与自我的矛盾冲突中,荆轲最终重塑人格,并将本能欲望升华为更高的社会理想和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思考。
关键词:《我们的荆轲》 潜意识 本我 自我 升华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以“中国当代文学”课程为例被引量:3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年第5期42-43,共2页赵丹 
2015年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文学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吉教高字[2015]46号)
目前,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高等教育探索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微课为基础,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的弊端。文章根据"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性质与内容,构建了基于微课的...
关键词:微课 翻转课堂 教学设计 中国当代文学 
机器翻译浅析被引量:2
《北方文学(中)》2017年第5期134-134,共1页赵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机器翻译行业内部也产生了巨大变化,本文将针对机器翻译的历史起源和发展现状做进一步探究,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辨析机器翻译取代人工翻译的必然性,也指出机器翻译暂时存在的不可克服的弊端,而作为...
关键词:机器翻译 计算机技术 翻译行业 历史起源 人工翻译 翻译过程 过渡时期 
自然 诗意 人性——论迟子建的诗性写作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33-35,共3页赵丹 
吉林省四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迟子建小说与东北民俗文化"(2016011)
迟子建的小说具有鲜明的诗化风格。作家通过对自然的物性、人性、神性的诗意书写,铺展了人与自然共生共融的和谐景观,构建了人类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在对精神家园的执着追求中,渗透着迟子建对生命存在、人性本质等问题的思考,从而塑造...
关键词:迟子建 小说 自然 诗意 人性 
解放区、国统区文学对欧美文学的借鉴与创造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1期97-99,共3页赵丹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解放区文学和国统区文学在致力于民族文学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借鉴了欧美文学的现代性因素。但因政治、地域、文化、历史等原因,在对异域的接纳与转化中表现出了鲜明的差异性,集中体现在对传统民族性的反思和...
关键词:解放区文学 国统区文学 欧美文学中国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