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作品数:14被引量:1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古典主义人性伦理人性观文学批评史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求索》《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呼伦贝尔学院学报》《理论界》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我国农村反贫困政策变迁及效果评价被引量:2
《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年第10期12-15,共4页王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反贫困主要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可以从中抽检出我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的主线是以发展为导向,从救济式、开发式扶贫到预防式扶贫。新时期扶贫标准的提高、新的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出台为我国下一时期的反贫困行动制...
关键词:农村反贫困 政策变迁 反贫困政策评价 
“美德即知识”命题的真伪之辨——基于现代性视域下的解读
《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20-24,共5页王敏 朱永华 
在价值多元、已然实现社会结构的公共领域转型、科技理性主义至上的现代社会里,人们普遍认为"美德即知识"是个"伪命题",其实这是对这一命题的误解,正是这一被否定了的命题却给了处于现代性困境中的我们以启迪:不仅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
关键词:科技理性主义 公共领域 价值多元 知识 美德 理性 
对“亚当·斯密问题”的解读被引量:2
《宜春学院学报》2010年第7期35-37,共3页朱永华 王敏 
"亚当·斯密问题"实际上是两个学派即历史学派和边际效用学派围绕着斯密的经济学理论的争论和对立。它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内容,我们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来解读,并试着结合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从斯密对经济与伦理的关系的把握中...
关键词:亚当·斯密问题 逻辑分析 伦理思考 
技术文明时代的价值观探析——试论汉斯·约纳斯被引量:1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9-12,16,共5页王敏 朱永华 
现代技术虽然给人类带来了福祉,但也让人陷入技术风险黑洞中,威胁着人类和自然的存在。约纳斯推出责任伦理学来规避技术风险、保证人类存在。但仅靠伦理批判来施行伦理责任难免失于空泛,伦理责任的有效施行依赖具体的责任主体在新的价...
关键词:责任 技术 价值观 简朴 节制 汉斯约纳斯 
人性与政治——人性恶与隆礼重法内在的契合性
《克拉玛依学刊》2010年第3期14-15,共2页王敏 朱永华 
人性与政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奠基于不同的人性哲学判断,先秦哲学家们提倡了不同的治国方略和原则。作为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苟子基于其人性恶的判断论证了其隆礼重法治国原则与方略的合理性。虽然人性有恶的一面,但通过礼义法度...
关键词:苟子 人性恶 隆礼重法 化性起伪 
当前我国旅游经济中的伦理问题探析被引量:5
《宜宾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32-34,共3页朱永华 王敏 
旅游伦理问题伴随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而日益凸显,经济繁荣的背后是伦理约束的乏力,而法律的约束成本代价又极高。因此,正视目前我国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伦理问题,进而探寻出旅游伦理建设的相应途径是当前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议题之一。
关键词:旅游经济 旅游伦理 关系 问题 建设 
论李安电影的东方美学特征被引量:7
《求索》2007年第12期161-163,共3页王敏 游媛媛 
李安电影把中国审美观念融入电影的具体影像叙事中,"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艺术追求、东方伦理体系的构建、传统渲染手法的运用、"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美学风格、"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话语设置以及和谐均衡的细节之美都在他的电影镜头中...
关键词:东方伦理 东方艺术风格 和谐均衡 
论作为关系范畴的“和谐文化”
《理论界》2007年第10期166-167,共2页王敏 李骏 
"和谐"表现出对立统一关系体系之间的相互协调,"和谐文化"也因而成为一个关系范畴。"以人为本"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核心要求,要实现包括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的身心四个层面的和谐;建设和谐文化的基本途径是促进多元文化的相互协...
关键词:和谐文化 以人为本 关系范畴 多元性 先进文化 
消费社会中的“闲逛者”形象——解读波德里亚《消费社会》的一重视角
《理论界》2007年第9期151-152,共2页王敏 
波德里亚从符号消费的角度考察了消费社会中的"闲逛者"形象。"闲逛者"在对商品的个性化外观符号、地位象征符号以及环境符号的消费中,参与到社会的编码价值生产系统中去。"闲逛者"的"看",有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从心理类别来看属于消费...
关键词:波德里亚 闲逛者 符号 消费 好奇心 虚幻 
激荡时代中的古典情怀——论梁实秋“人性”观的形成及时代效应被引量:1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100-103,共4页王敏 
梁实秋的"人性论",以儒学伦理人性为精神依归,以西方新人文主义人性论为理论基础。他选择了内在视角,以具有共通情感与理性的人来取代"阶级性"的人,反对阶级人性论;在"情感"与"理性"的二维之间,强调理性的支配作用,批判五四新文学、无...
关键词:梁实秋 人性 自然 伦理 理性 古典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