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萍

作品数:10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高校大学新生大学生科系退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中外教育(D卷)》《科技进步与对策》《湖北社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校留退学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以某工科系为研究案例被引量:10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79-81,共3页谢晓萍 
以某工科系为研究案例,从留退学学生基本情况出发,在学生自身的问题、监督管理不力、教、学环节脱节等方面分析了原因,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留退学 学生 基本情况 原因 对策 
深入认识“三个代表” 开拓党建全新局面
《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17-19,共3页谢晓萍 
江泽民同志依据对社会存在的深刻认识和时代特征的准确把握,围绕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是唯物主义在党的建设上的创造性的运用。从理论的高度深化认识“三个代表”,对于开拓党建全新局面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三个代表" 唯物主义 党的建设 
“三个创新”是实现“三个代表”的根本途径
《理论月刊》2002年第5期16-17,共2页谢晓萍 刘宏 
“三个创新”相互制约,互为条件,形成一个整体,在实践“三个代表”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功能。理论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前提,科技创新是决定性因素,体制创新则是制度保障。“三个创新”是实现“三个代表”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三个创新 三个代表 相互关系 
大学新生不良心理之分析被引量:1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年第6期43-45,共3页谢晓萍 
刚经过高考洗礼带着优胜者的微笑走进大学校门的新生们,对未来都有着十分美好的憧憬。但是,面对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面临生活上的自理、管理上的自治、学习上的自觉、目标上的自我选择等一系列问题,由于其思想上心理上的准备不足...
关键词:大学新生 不良心理 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道德评价 自我意识 人际关系 情绪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中外教育(D卷)》2002年第1期11-12,共2页谢晓萍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精神 学生培养 创造能力 个性发展 
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三个代表”的着眼点和出发点被引量:1
《理论月刊》2001年第10期83-83,共1页谢晓萍 
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一个不断解决党自身面临的问题,实现自我更新、自我提高、自我进步的过程。“三 个代表”最本质的要求、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它的先进性,就是它与时代同行的根本属性和进取精神。本文从先进 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
关键词:“三个代表” 党的先进性 先进文化 
如何引导大学新生实现角色转换被引量:2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1年第19期47-48,共2页谢晓萍 李素玲 
每年金秋之初,大学校园里都会迎来一批满脸稚气、但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的新生。对他们来说,这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独自面对人生、面对社会的起点。伴随而来的首先是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实现角色转换的挑战。如何帮助新生顺...
关键词:角色转换 引导 学生工作者 高校德育工作 大学新生 重要任务 适应 生发 问题 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校园文化精神塑造的研究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46-48,共3页谢晓萍 
文章从校园文化精神的本质含义出发,分别在理想信念、创新人才、协作精神、民族文化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塑造知识经济时代校园文化精神的问题。提出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校国文化精神的塑造是新时代培养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
关键词:知识经济 校园文化精神 理想信念 创新人才 协作精神 民族文化 高校 创新精神 
综合素质教育应以德育为先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第9期165-166,共2页谢晓萍 
从德育的重要性着手,分析了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综合素质教育 德育素质 德育工作 高校 大学生 
如何做好网络时代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第8期169-170,共2页谢晓萍 
互联网的产生和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从网络时代的学生特点着手,对如何做好网络时代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时代 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 自我教育能力培养 网上德育教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