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

作品数:28被引量:6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亚里士多德美德技术创新左翼知识论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现代哲学》《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世界经济与政治》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命题之真与灵魂成真:亚里士多德的双重真理观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35-43,200,共10页李涛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亚里士多德的美德政治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亚里士多德将命题之真界定为思想中的词语的结合与分离,而同时命题之真又在于与事物相似。然而,亚里士多德并没有将真理仅仅局限为命题之真,还有更重要的真理是灵魂成真,包括技艺、科学、明智、智慧与理智,可以分为实践的真与沉思的真...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双重真理观 命题之真 灵魂成真 存在之真 
人性与政治关系的古今之变:以性善论与性不定论为视角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9期62-64,共3页李涛 
讨论人性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放在古今之变的视域之下会让问题呈现得更加清楚。讨论人性问题,也不能只停留在人性善或人性恶的层面,而要深入人性或灵魂的层次,探讨究竟是哪个部分在主导实践行为中的善与恶.
关键词:人性恶 实践行为 人性善 人性问题 性善论 古今之变 善与恶 政治 
人性与政治关系的古今之变——以性善论与性不定论为视角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22-33,228,229,共14页李涛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亚里士多德的美德政治学研究”。
讨论人性与政治(或制度)的关系问题,需要放在古今之变的视域之下,也不能只停留在人性善或人性恶的层次,而需要深入到人性或灵魂的层次,探讨究竟是哪个部分在主导实践行为中的善与恶。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洛克、休谟等,讨论人性与政...
关键词:人性 政治 性善论 性不定论 古今之变 
什么是古典自由?--以亚里士多德为视角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18-28,共11页李涛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亚里士多德的美德政治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关于什么是古典自由的问题,有贡斯当的政治自由、伯林的积极自由、施特劳斯的美德自由与黑格尔的客观自由等解释模式。从亚里士多德的视角来看,古典自由可以被一般性地界定为“追求美好而脱离必然性”,且包含政治自由、伦理自由与哲学...
关键词:古典自由 美好 政治自由 伦理自由 哲学自由 
正义、明智与幸福——论亚里士多德如何创立实践哲学被引量:1
《道德与文明》2023年第6期106-118,共13页李涛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20JHQ026)。
在广义上,实践哲学是一门包含伦理学、家政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在内的学问;在狭义上,实践哲学因追求至善或幸福而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伦理学无异。施特劳斯认为实践哲学的基础是自然正义,其直接表现是最佳政体;海德格尔认...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实践哲学 正义 明智 幸福 
亚里士多德对快乐主义的颠覆与改造
《伦理学研究》2023年第5期64-72,共9页李涛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尼各马可伦理学》的翻译与注疏研究”(20JHQ026)的阶段性成果。
快乐,是人们生活中无法回避的东西,实践哲学总是要对快乐有一个安置。然而,对快乐的评价总是处于快乐是善还是恶的争论之中,实践哲学也总是在快乐主义与禁欲主义之间摇摆。亚里士多德全面回应了这个问题,他展示了,在实践生活中既有用理...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快乐主义 美德 欲望满足式快乐 成全式快乐 
实践哲学中的自然、习惯与理性——亚里士多德论品德培养机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79-88,204,共11页李涛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尼各马可伦理学》的翻译与注疏研究”(项目编号:20JHQ026)。
关于如何培养品德或美德的问题,在古希腊文献中有丰富多样的讨论,最终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全面回答了这个问题。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品德培养机制,存在机械论与发展论两种解释模式的争论。一个更完整的发展论的解释,可以揭示这一伦理学理...
关键词:实践哲学 品德培养 自然 习惯 理性 
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阐释、转化与背离被引量:1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116-132,136,共18页李涛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尼各马可伦理学》的翻译与注疏研究”(20JHQ026)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试图从三方面来讨论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阐释引起的问题。第一,阐释。亚里士多德认为存在五种真,即技艺、科学、明智、理智与智慧,海德格尔将之归纳为明智与智慧两种美德。第二,转化。海德格尔一方面将沉思、制作、实践三种思虑...
关键词:海德格尔 亚里士多德 阐释 转化 背离 
海德格尔是反现代性还是最激进的现代性?——从海德格尔前期的思与行来看
《现代哲学》2022年第3期101-107,共7页李涛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尼各马可伦理学》的翻译与注疏研究”(20JHQ026)。
人们通常要么认为海德格尔是反对现代性的,要么认为海德格尔反对整个西方形而上学并试图开启思想的第二次开端。而施特劳斯认为,海德格尔是最激进的现代性第三次浪潮。笔者认为施特劳斯的说法是富有洞见的。本文认为,从海德格尔前期的...
关键词:海德格尔 现代性 本真伦理学 反在场形而上学 潜能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论法治、德治与人治被引量:2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14-21,共8页李涛 
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尼各马可伦理学》的翻译与注疏研究”(项目号:20JHQ0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现代人通常认为,德治就是人治,两者都与法治相对立;然而在古希腊人那里,法治并不与德治对立,两者都与人治对立。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而澄清这个问题。法治与人治的竞争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被明确地提出来了,他认为法治比人治要好。...
关键词:法治 德治 人治 理性 权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