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雪梅

作品数:19被引量:2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客体女性主义《马戏团之夜》感性解构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高等建筑教育》《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外国语文》《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更多>>
所获基金: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伪善的死神,虚无的永生——《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中死神形象及“永生”主题再议
《英语研究》2022年第1期183-193,共11页曾雪梅 
国内学界解读艾米莉·狄金森的《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一诗的研究几乎得出一致的结论:诗人美化了死神以及死亡相伴的旅程,因为死亡最终引向“永生”;诗人通过该诗表达了对“永生”的信仰。本文基于两个事实对上述观点提出异议:首先...
关键词:伪善 虚无 死神 永生 
美国诗歌:从神性到人性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7年第1期150-158,共9页曾雪梅 
从17世纪到19世纪,美国诗歌所反映的神性、人性和自然三者的关系经历了由神性至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疏离,到人性至上,神性、人性和自然三者合一的演变过程。17世纪的清教诗歌以宣扬清教教义为目的,神性至上,上帝高高在上并决定人的...
关键词:神性 人性 自然 清教主义 超验主义 
詹姆斯·拉塞尔·洛威尔的文学批评被引量:1
《英语研究》2015年第1期27-34,共8页曾雪梅 
19世纪的《北美评论》伴随美国文人要建立自己的文学,脱离英国传统的束缚的呼声应运而生。詹姆斯·拉塞尔·洛威尔是《北美评论》创立以来最重要的评论家之一。他在文学的民族性的问题上态度是传统的,但并不保守,反对为了追求所谓的民...
关键词:民族性 文学批评 感性 理性 洛威尔 《北美评论》 
在文学与宗教之间寻求平衡——解读爱默生的“诗人—神父”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176-179,共4页曾雪梅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的一个核心意象是"诗人—神父"。这个意象的塑造结合了欧洲传统文化中的"俄尔普斯诗人"的意象和清教主义,既保持了与传统和宗教的联系,又将清教主义发展成为一种自然的宗教观,将文学的地位提高到和神的启示、和圣...
关键词:诗人—神父 文学 宗教 新英格兰文艺复兴 平衡与发展 
豪威尔斯的现实主义之战被引量:1
《湘南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58-62,共5页曾雪梅 
作为美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威廉·丁·豪威尔斯无论在文学创作,还是文学批评的领域都坚持现实主义的原则。他批判浪漫主义和感伤主义小说。"真实"这个词高悬于豪威尔斯关于文学的一切标准和一切理念之上。豪威尔斯其...
关键词:现实主义 真实性 文学批评 
智慧的现实主义——论亨利·詹姆斯的文学批评思想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84-89,共6页曾雪梅 
亨利·詹姆斯是美国文学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都在强调文学应该反映现实。然而,詹姆斯的现实有别于物质主义的现实,也超越了清教主义的道德意识。他反对小说对现实进行刻板的模仿,以及生硬的道德说教。他的"智慧的现实主义"主...
关键词:现实主义 道德意识 想象力 自由 
感性还是理性,主观还是客观?——解读埃德加·爱伦·坡的诗学观被引量:1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4年第1期253-264,共12页曾雪梅 
在美国文学的批评史上,埃德加·爱伦·坡是第一位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文学、在现象后面发现规律的人.19世纪的美国文学批评有一个倾向,即在建立美国化文学的口号下对美国本土的作品不加区分予以肯定.为了反对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倾向,...
关键词:埃德加·爱伦·坡 文学法则 感性 理性 
模糊的客体 凸显的主体——《霍夫曼博士的邪恶欲望机器》对父权制文化中两性身份的解构被引量:1
《外国语文》2014年第1期26-29,共4页曾雪梅 
在以父权制为核心的西方文化背景下,男性是欲望的主体,是"自我";女性则被降为男性欲望的客体,是"他者"。安吉拉·卡特在长篇小说《霍夫曼博士的邪恶欲望机器》中,对男性和女性分别扮演的客体和主体的身份进行了解构:作品戏仿传统的作为...
关键词:客体 主体 解构 
基于教育理论与职教特点的职教英语教材建设
《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第6期151-154,共4页曾雪梅 郑毅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重庆市中职英语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研究
理论指导使教材开发的目的更明确,方向性更强,内容安排更科学合理。中职英语教材开发要遵循普遍的教育规律,更要突出职教特点。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内在价值为目标,与"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职教特点相契合...
关键词:教育理论 职教特点 人本主义 建构主义 
《明智的孩子》——在历史的内外之间的平衡被引量:1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2年第2期67-77,共11页曾雪梅 
英国作家安吉拉·卡特的最后一部作品《明智的孩子》对将女性排除在男性书写的历史之外的社会因素和历史渊源进行了审视。作者深知有关于西方父权制家庭模式的神话根深蒂固,对其简单地拒绝或摒弃是不可能的,因此,卡特对父权制家庭模式...
关键词:《明智的孩子》 父权制 线型历史 女性陈规形象 解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