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菲菲

作品数:7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伊犁师范学院中国语言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维吾尔语哈萨克语锡伯语哈萨克族文化象征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神州》《丝绸之路》《语言与翻译》《北方文学(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语义学视角下汉语“副名结构”的维译研究
《语言与翻译》2017年第3期71-74,共4页佟菲菲 
现代汉语"副名结构"是一种逐渐被广泛应用的语言现象,而在这一现象的普遍化进程中,却出现了跨民族语言交际的沟通障碍。文章将以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类型为切入口,从语义学角度找到其在维语中对应的表达形式,阐明语义学视角...
关键词:现代汉语 程度副词 名词 维吾尔语 翻译原则 
汉语动词虚化分析与维译研究
《语言与翻译》2016年第4期84-87,96,共5页佟菲菲 黎勇 
现代汉语中的动词虚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动词虚化后变成介词或动态助词;另一种是动词虚化为补语的形式。其中第二种情况在口语及书面语中的使用频率极高,因为它能体现汉语简洁而寓意丰富的特点。文章站在前人对汉语动词虚化研究的基础上...
关键词:汉语 动词虚化 维吾尔语 补语 翻译 
浅谈唐代西北地区的边塞诗被引量:1
《北方文学(下)》2012年第5期25-26,共2页佟菲菲 
唐朝西北边陲地区是吸引边塞诗人的一个最主要的平台,诗人们的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他们所创作的边塞诗,既是边塞生活的真情实感的反映,也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探究了西北边塞诗兴盛的原因,并结合边塞诗作分析了唐代西北地区...
关键词:边塞诗 西北 唐代 
锡伯语中的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借词被引量:1
《神州》2012年第15期70-70,共1页佟菲菲 
地理环境、人文背景、生产生活方式等因素,使得锡伯族与周边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交往时,为锡伯语口语词汇系统注入了较多的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借词。本文试图以借词为切入口,依据三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分别从饮食生活、农耕畜牧...
关键词:锡伯语 维吾尔语 哈萨克语 借词 
试析维吾尔族与汉族泥土造人神话之异同
《丝绸之路》2011年第16期83-85,共3页佟菲菲 
维吾尔族的《女天神创世》与汉族的《女祸造人》是两篇著名的泥土造人型人类起源神话。其相同之处在于神话母题均出自神造人类,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创世方式是女神吸进了尘土和空气,经过孕育吐出来才变成了人和各种飞禽走兽,后者则是女...
关键词:女天神 女娲 人类起源神话 
新疆锡伯族情歌的文化解读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54-57,共4页佟菲菲 
情歌是歌谣中的精华,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以爱情为主题的咏唱方式。锡伯族情歌以自然而优美的语言表达男女之间的倾慕之情,以质朴而细腻的描写方式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通过缠绵优美的歌声我们能够更进一步地了解锡伯族的...
关键词:锡伯族 文化 情歌 比兴 
浅析哈萨克民族的数字文化观被引量:2
《丝绸之路》2009年第12期16-17,共2页佟菲菲 
哈萨克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草原民族,它的语言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并日趋完善。从语言学角度来说,数词作为词类的一部分,不仅起到记录具体数字的作用,同时还负载着特定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哈萨克族 数词 文化象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