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军

作品数:21被引量:2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越调调高文化遗产表演研究隋唐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民族艺术研究》《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文艺争鸣》《中国戏剧》更多>>
所获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隋唐俳优“戏弄”表演研究被引量:1
《戏剧文学》2017年第12期106-110,共5页成军 
2016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隋唐宫廷音乐表演研究"(项目编号:2016BYS012)
依据王国维"以歌舞演故事"之戏曲界定,隋唐时期的"弄参军"(参军戏、弄假官)、"弄孔子"、"弄假妇人"等各种"戏弄"已具戏曲雏形。这些杂戏在角色分工、歌舞叙事、宾白科介、滑稽表演以及道具装扮等方面均做了诸多有益的尝试。这些形形色...
关键词:隋唐 俳优 戏弄 表演 
建安时期清商乐与曹氏家族的艺术实践被引量: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127-132,共6页成军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清商三调研究"(2012CYS005)阶段性成果
清商乐成为建安时期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集中代表,与曹氏家族的大力提倡及其诸多艺术实践直接相关。曹氏家族核心人物(武帝曹操、陈思王曹植、文帝曹丕、明帝曹睿)不仅喜爱清商乐,而且创作了大量"乐为心声"的清商乐作品。他们建造铜雀台...
关键词:曹氏家祖 清商乐 创作与表演 文人音乐 
荀勖“笛上三调”的史料及理论问题
《艺术探索》2015年第2期40-42,共3页成军 
2012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清商三调研究"(2012CYS005)
荀勖"笛上三调"理论较为完整地保存在《宋书·律历志》中,何承天是其编撰者。《宋书·律历志》笛律理论及其小字"注文"应是原本就有的,当为晋代史官记载的原始资料。荀勖"笛上三调"当指三种调高,即黄钟调、林钟调以及清角为宫的仲吕调。
关键词:荀勖 “笛上三调” 史料 三种调高 音阶 
“陈仲儒论乐”中的“清商三调”
《艺苑》2015年第1期39-41,共3页成军 
2012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清商三调研究"(2012CYS005)
关于《魏书·乐志》"陈仲儒论乐"中的"清商三调"问题,音乐学界存在两种声音:一方认为是指三种调式,另一方认为应指三种调高。通过对相关史料的解读与分析,"陈仲儒论乐"中的"清商三调"应指三种调高。
关键词:“陈仲儒论乐” 清商三调 三种调高 旋宫转调 
清代学者之于“笛上三调”、“清商三调”研究
《艺苑》2014年第6期21-22,共2页成军 
2012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清商三调研究"(2012CYS005)
荀勖"笛上三调"理论曾引起清代学者的兴趣。胡彦升、徐养原、凌廷堪以及陈澧等诸位知名学者,均认为"笛上三调"当指三种调高。徐养原把荀勖"笛上三调"之"清角"调追溯到《韩非子!十过》中的"清角"调。凌廷堪更是将"笛上三调"对应于"清商三...
关键词:清代学者 “笛上三调” “清商三调” 三种调高 
河南戏曲传承发展路在何方——关于对黄淮流域周口地区戏曲调查的思考被引量:2
《戏剧之家》2014年第16期18-20,共3页成军 
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周口地方戏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2012GGJS-184)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纵深发展和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河南戏曲传承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乘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东风,河南戏曲业界人士及其相关领导应在剧团建设意识、剧目生产多样性、人才选拔培养以及积极探索抢占文化市...
关键词:文化政策 剧团建设意识 剧目多样化 人才战略 
“清商”“相和”百年论辩被引量:3
《文艺争鸣》2014年第6期190-194,共5页成军 
2012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清商三调研究>(项目批准号:2012CYS005)
关于清商乐与相和歌之关系的研究与论争,文史学界似乎比音乐学界表现出更加浓厚的学术兴趣。自国学大师梁启超发表"清商不属于相和"的观点以来,相继有陆侃如、冯沅君、黄节(黄晦闻)、朱自清、王运熙、逯钦立、曹道衡、龚琳等一大批...
关键词:相和歌 陆侃如 善哉行 音乐学界 郭茂倩 《通志》 《陌上桑》 《乐府诗集》 学术兴趣 不等于 
越调沿革考略被引量:1
《文化遗产》2013年第6期76-81,共6页成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越调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C760011)的阶段性成果
越调以音乐歌舞的艺术形式登上高台表演在唐代已见端倪,以戏曲表演的综合形式出现于艺术舞台至迟不会晚于明代。其后历经清代嘉庆至民国时期的繁荣兴盛、抗战至文革期间的低迷与衰败以及改革开放后的拓展与保护,几度兴衰枯荣绵延发展至...
关键词:越调 发展沿革 历时与共时 
“道成化身”,老子“回家”——越调新编历史剧《老子》评析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13年第12期150-153,共4页成军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越调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C760011);2013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申凤梅舞台艺术研究>(项目批准号:2013CYS012)
2012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评选1二作已尘埃落定,由河南省文化厅推荐、河南省越调剧团排演的越调新编历史剧《老子》成功入选“十大精品剧目”(排名第二)。这部由孟华编剧、李利宏与陈新丰执导的《老子》是第一个登上戏...
关键词:《老子》 新编历史剧 越调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化身 回家 精品剧目 尘埃落定 
周口戏曲发展沿革被引量:1
《戏剧文学》2013年第9期112-115,共4页成军 
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周口地方戏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2012GGJS-184)的阶段性成果
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源远流长的周口戏曲艺术。其经过唐前萌芽、宋元发展,明清则形成了周口戏曲发展的黄金时期。抗战以后,由于战乱、革命洗礼以及改革开放后新型娱乐节目的增多,绵延发展数百年的周口戏曲艺术受到巨大挑战。随着我国"...
关键词:陈楚文化 周口戏曲 发展沿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