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岩

作品数:30被引量:3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苏省作家协会更多>>
发文主题:批评史批评家文学批评史文学批评面孔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南方文坛》《文艺争鸣》《创作评谭》《名作欣赏(上旬)》更多>>
所获基金: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批评史如何生产文学史——以“新时期文学十年”会议和期刊专栏为例被引量:5
《文艺争鸣》2019年第6期86-94,共9页方岩 
“南京市青春人才签约计划”的阶段性成果
一从当代文学批评史视野中审视文学史的叙述和生成,便不难发现这两种历史叙述之间关联:历史现场的文学批评所筛选的文本,成为文学史叙述首先要关注的对象。文学史叙述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被视为,是对历史现场的文学批评对象的再次批评;文...
关键词:文学史 文学批评史 文学界 文学期刊 先锋小说 批评观念 批评家 
主持人语:批评家的另一副面孔·张新颖
《鸭绿江》2019年第15期86-86,共1页方岩 
描述张新颖的写作是困难的。《斜行线》《谈话录》固然是王安忆研究的重要贡献,但又何尝不是张新颖“以王安忆为方法”来描述、观察当代文学历史和现状的途径呢?然而张新颖又绝非那种在文学现场奔突、呐喊的猛士,他常会返回书斋重新梳...
关键词:张新颖 批评家 文学历史 王安忆 沈从文 写作 呐喊 
批评家的另一幅面孔·耿占春
《鸭绿江》2019年第13期96-96,共1页方岩 
主持人语:作为学术刊物的编辑,出于对当下学术研究和批评实践中文体形式僵化、问题意识缺失的担忧,在《作为“札记”的文学批评》中我曾试图以建设性的态度讨论这样的事情:在社会转型、文化激荡、历史峻急的时代里,“札记”是写作所应...
关键词:批评家 问题意识 学术刊物 文体形式 批评实践 学术研究 社会转型 文学批评 
“异质性”导读·康赫
《鸭绿江》2019年第11期70-70,共1页方岩 
主持人语:2015年,《人类学》的出版,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一个叫做康赫的小说家。这样的表述,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涉及的是当代文坛的傲慢和偏见。当代文坛的主体是由文学期刊及其衍生出的图书出版、流通、传播机制构成,期刊文学制度...
关键词:异质性 导读 文学期刊 汉语写作 当代文坛 传播机制 流通领域 文学史书写 
批评家的另一副面孔·王尧
《鸭绿江》2019年第9期87-87,共1页方岩 
“写作”在现代职业分工体系中无疑是被严重扭曲的概念。文学研究、批评的话语形态与文学性写作的分裂和区分,在当下已被视为某种“自然”状态,更是被视为职业分工理所当然的依据。事实上,无论是文学研究还是文学性写作,它们都源于一种...
关键词:批评家 文学性写作 王尧 文学研究 职业分工 精神诉求 分工体系 现代职业 
“异质性”导读·霍香结
《鸭绿江》2019年第7期52-52,共1页方岩 
主持人语:这个栏目并不准备去定义“异质性”。“异质性”所彰显的开放性、反思性与任何概念、定义都背道而驰。任何可以被定义、概念所界定的现象,最终都会落入制度性、程序性的讨论之中,意义的走向、边界也都将接受规训的提醒。
关键词:异质性 导读 定义 主持人 程序性 概念 栏目 
文学史幽暗处的高晓声——兼谈当代文学史叙述中的“代表作”问题被引量:2
《文学评论》2019年第1期76-84,共9页方岩 
当代文学史的"代表作"在急速更迭的历史语境中意义迅速贬值。"代表作"的危机其实就是当代文学生产及其历史叙述的危机。因此,重读高晓声并将其"代表作"问题化,就是以个案为例揭示当代文学生产及其历史叙述存在的问题。当代文学史通常以...
关键词:高晓声 陈奂生 代表作 当代文学史 
主持人语:批评家的另一幅面孔·吴亮
《鸭绿江》2019年第5期42-43,共2页方岩 
主持人的话:这个栏目并不鼓励刻意为之的跨界行为。出于对职业分工的相对认同,和对特定文学门类所需要的素养积累、手艺磨炼的基本尊重,我们不会主动怂恿职业批评家以尝试为名在创作领域观光、游戏,也试图避免类似的举动让同行被迫做出...
关键词:批评家 主持人 审美判断能力 职业分工 意义网络 精神空间 社会话语 栏目 
青年作家的“在场”与“不在场”——“江苏文学新秀双月谈”陈志炜、兰童专场
《雨花》2018年第1期53-59,共7页余荣虎 汪政 方岩 李壮 徐刚 项静 李玮 李涵 
主持人:首先向大家表示歉意,陈志炜先生因个人原因未能莅临现场。方岩:陈志炜的缺席让我联想到一个话题——青年作家的"在场"与"不在场"。而"青年"在近几年的确受到了广泛关注。通常,我们会有一种历史思维惯性——总是寄希望于...
关键词:青年作家 双月 方岩 思维惯性 诗歌形式 情结 新秀 九叶派 李壮 个人原因 
历史记忆、精神创伤与中年危机——弋舟小说集《刘晓东》读札被引量:4
《小说评论》2017年第4期112-116,共5页方岩 
一 我对1980年代的最初印象来自《人民日报》。这不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我亦无意用反讽的语调来描述自己的经验。很多时候,与一段历史相遇确实充满了太多的偶然与巧合。大约是从1989年的夏天开始,爸妈每天下班后会把单位的《人民日报》...
关键词:刘晓东 中年危机 精神创伤 课外读物 常用汉字 这个世界 “伤痕文学” 自我诊断 文学史意义 感情生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