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会敏

作品数:38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宿迁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主题:朝鲜朝汉诗诗人诗歌金泽荣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牡丹江大学学报》《文学教育》《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宿迁学院科研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云渡桃雕作明珠 宿迁非遗育师途
《文化产业》2025年第11期151-153,共3页武晓雨 韩炎臻 许颖 杨会敏 
2024年宿迁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宿迁非遗文化助力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路径及意义探究,项目号:202414160059Y。
宿迁云渡桃雕艺术是当地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苏省重要的传统手工艺,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传承意义。师范生作为未来教育事业的继承者和开拓者,在传承非遗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目前,以云渡桃雕为例,宿迁非遗文化融入师...
关键词:宿迁非遗 校园文化氛围 师范生 
朝鲜李朝中后期纪俗乐府诗解析
《乐府学》2024年第3期273-287,共15页杨会敏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朝鲜朝时期汉诗风流变史”(20FWWB003)的阶段性成果
朝鲜李朝中后期文人创作的纪俗乐府诗继承了中国先秦儒家“陈诗观风”的文艺观,却赋予朝鲜“风”诗发于天机自然的新的诗学内涵。他们熔铸韩愈“不平则鸣”、孔子“温柔敦厚”的诗学观,在程朱理学作为朝鲜官学的特定时代,恪守乐府创作...
关键词:朝鲜李朝中后期 纪俗乐府诗 “陈诗观风” “温柔敦厚” 
“云科技”下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以宿迁蔡集手抄草纸制作技艺为例
《收藏》2023年第4期159-161,共3页徐梦凡 李新 杨会敏 
2022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云科技”下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以宿迁运河文化为例,项目号:202214160041Y
宿迁蔡集手抄草纸制作技艺这一古代造纸技艺的活化石,受到现代造纸技艺的冲击,面临着传承危机。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强大的造纸业以物美价廉的特点抢占市场,而手工抄纸费...
关键词:制作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危机 蔡集 保护与传承 手工抄纸 造纸业 互联网 
论朝鲜朝末期文人金泽荣对杜甫诗歌的接受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95-99,138,共6页杨会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诗在古代朝鲜半岛的传播与影响研究”(17XZW012);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唐宋诗之争在古代朝鲜半岛流变研究”(2019SJA2012)。
朝鲜朝末期汉诗家金泽荣经历了朝鲜的亡国之痛与流亡中国的乱离漂泊之苦,对杜甫诗歌感同身受,这为他诗歌创作上接受杜甫诗歌的影响提供了天然的有利条件。在诗歌内容上,金泽荣秉承了杜甫关心国运民瘼的仁者情怀和干预现实的精神,其汉诗...
关键词:朝鲜朝末期 金泽荣 杜甫 诗歌 接受 
斯坦贝克《伊甸之东》中的美国华人形象解析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171-175,共5页杨会敏 张祎赟 
美国作家斯坦贝克的小说《伊甸之东》从误读华人形象的角度出发,剖析了误读的社会原因,成功塑造出华人李庆中形象,并对他的思想格局进行改造升华,展现出华人在美国生存的困境及其抗争历程。作品中,李庆中与美国人的交好,实现了他者文化...
关键词:斯坦贝克 《伊甸之东》 李庆中 美国华人形象 
杜拉斯小说《情人》中的“中国情人”形象解析
《牡丹江大学学报》2022年第9期32-39,共8页杨会敏 陆申易 
《情人》是杜拉斯的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经典小说。小说中的异国形象充满神秘复杂的韵味,作者利用想象和异化的手法呈现出“他者”独具特色的形象特质。而通过梳理其笔下“中国情人”身份、性格和行为等形象特质,探讨作者隐藏其中的想象...
关键词:杜拉斯 《情人》 中国情人形象 
中日史传作品中的项羽形象比较
《文学教育》2022年第22期160-162,共3页杨会敏 卞宏飞 
宿迁学院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科研项目:dyhsq202126。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与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项羽与刘邦》皆突显了项羽的雄才大略、铁骨柔情的人物性格,成功塑造出一代枭雄项羽的悲剧形象。通过将两部作品的项羽形象进行对比,以探求两者在人物性格特征、英雄精神特质...
关键词:司马迁 《史记·项羽本纪》 司马辽太郎 《项羽与刘邦》 项羽形象 
论朝鲜朝末期文人金泽荣对韩愈诗歌的接受被引量:1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0期42-45,共4页杨会敏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唐宋诗之争在古代朝鲜半岛流变研究(2019SJA201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诗在古代朝鲜半岛的传播与影响研究(17XZW012)。
同不少中朝前辈及同时代诗评家一样,金泽荣非常看重韩愈雄浑壮大、奇崛不平的气势美。金泽荣在以杜诗为正宗的朝鲜朝中后期的主流风尚下,选择避开主流且极力推崇韩愈的雄健奇崛之风可谓另辟蹊径,既能上接盛唐又能消弭自朝鲜朝初期以来...
关键词:金泽荣 韩愈 诗歌 接受 
朝鲜朝仁祖至景宗时期宗唐诗风论析——以士大夫诗人群、委巷诗人群为中心
《唐都学刊》2021年第5期65-71,共7页杨会敏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唐宋诗之争在古代朝鲜半岛流变研究”(2019SJA201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诗古代朝鲜半岛的传播与影响研究”(17XZW012)。
朝鲜朝仁祖以后汉诗新变的原由除了对仁祖前后宗唐诗派出现的弊端之反思,还归因于诗评家对宣祖期间辞章派的萎缩与道学派的壮大而导致汉诗创作衰退的关注和思考,中国明清诗坛的宗唐风尚也是重要的外部推力。朝鲜朝仁祖至景宗时期宗唐诗...
关键词:朝鲜朝 仁祖至景宗时期 士大夫诗人群 委巷诗人群 宗唐诗风 
卢梭《爱弥儿》与老舍《新爱弥耳》中的教育思想之比较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2020年第2期212-223,共12页杨会敏 
老舍与卢梭是中西文化的代表人物,教育思想是二人文学创作中的关键内容,其文学作品中的教育思想反映出中西方思想的演变,进而折射出两人在教育观念上的差异。卢梭的《爱弥儿》体现了在自然教育理念下,爱弥儿通过启发式教育法,最终成长...
关键词:卢梭 《爱弥儿》 老舍 《新爱弥耳》 教育思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