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损伤识别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基于曲率模态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吊杆损伤识别被引量:4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119-125,共7页邵元 孙宗光 陈一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807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3132014326)
为研究曲率模态参数在吊杆损伤状态下的响应情况,以某钢管混凝土拱桥为研究对象,进行基于曲率模态的吊杆损伤识别模拟.利用ANSYS软件建立桥梁有限元模型并得到其动力特性,模拟各种不同工况,比较结构曲率模态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
关键词:拱桥 吊杆 损伤识别 曲率模态 
基于改进BPNN复合材料层合板损伤识别
《航空材料学报》2005年第3期50-52,共3页董晓马 张为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0205031)
将B样条小波展开技术提取的损伤特征值作为改进BPNN输入进行学习与识别,识别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对复合材料层合板多种损伤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
关键词:复合材料层合板 BPNN 损伤识别 B样条小波 展开技术 特征值 
卷积神经网络在结构损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1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20年第6期29-37,共9页李书进 赵源 孔凡 张远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78464)。
对卷积神经网络(CNN)在工程结构损伤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以多层框架结构节点损伤位置的识别问题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可以直接从结构动力反应信号中进行学习并完成分类诊断的基于原始信号和傅里叶频域信息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关键词:损伤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框架结构 小波变换 
基于模态应变能的不同损伤指标对比被引量:9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第5期444-450,共7页郭惠勇 盛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68058);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121707)
为解决工程结构的多损伤识别问题,对基于模态应变能的不同损伤指标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首先,描述了3种损伤指标,即模态应变能变化指标(MSECI)、模态应变能耗散率指标(MSECRI)和模态应变能基指标(MSEBI);然后借鉴模态应变能耗散...
关键词:损伤识别 模态应变能 应变能变化率 应变能耗散率 应变能基指标 
基于短时峭度法的钢丝绳损伤检测及定位研究
《矿山机械》2022年第12期55-61,共7页刘添 黄升平 田丰 沈萌恩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课题。
经典的基于漏磁信号的钢丝绳损伤检测方法,过分依赖使用者的先验知识,其准确率和泛化性能不稳定且损伤定位困难。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短时峭度法的钢丝绳漏磁信号损伤检测方法,利用峭度对冲击信号的敏感性实现了钢丝绳损伤识别。...
关键词:钢丝绳 漏磁检测 损伤识别 损伤定位 短时峭度法 
智能支座沉降转角差的连续梁单损伤识别方法
《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年第1期168-177,共10页唐盛华 周锦睿 康丁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08488);湖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创新团队(2019RS1059);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9JJ50605);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20K126)。
针对现有连续梁损伤识别方法存在测点数目多、加载复杂、抗噪性差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智能支座沉降转角差的连续梁单损伤识别方法.通过可调节支座高度的智能支座使连续梁的支座逐个发生沉降,获得连续梁损伤前后各支座的转角和反力.然后通...
关键词:损伤识别 连续梁 智能支座 支座反力 沉降 转角差 
高速公路桥梁养护中的桥面铺装损伤识别与修复技术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2025年第3期056-059,共4页要义丁 
高速公路桥梁桥面铺装在长时间交通荷载以及环境因素影响下容易出现裂缝、剥离、车辙、磨损等不同损伤,不利于保证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本文主要探讨了桥面铺装损伤的类型、成因、损伤识别技术以及修复技术。结果 发现采用传统检测技...
关键词:高速公路桥梁 桥面铺装 损伤识别 修复技术 
不同幅值激励的复合材料板时间反转损伤识别方法被引量:2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7年第2期298-302,共5页周俊宇 杨洋 肖黎 屈文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8402)资助
复合材料结构受到冲击时会产生基体开裂、层脱等损伤,通常情况下损伤界面保持闭合接触。小幅值激励下应力波产生的应变极小,损伤界面仍处于闭合的线性状态,时间反转重构信号不能表明损伤的存在与否。针对该问题,采用不同幅值激励的时间...
关键词:复合材料板 损伤识别 时间反转 激励幅值 
基于混合模态数据融合的模型修正损伤识别方法被引量:4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22年第5期83-95,共13页王小娟 陈峰 周宏元 王利辉 倪萍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178096,51808017,5177802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D1101005)。
相较于仅使用单类测量数据,多类传感器测量数据融合应用于损伤识别能获得更好的识别结果。为充分利用加速度及应变测量数据并将其用于损伤识别,首先依据位移模态与应变模态的关系,推导了基于2种模态的混合模态计算方式,并提出了一种基...
关键词:结构健康监测 损伤识别 位移模态 应变模态 混合模态 
基于人工蜂群优化小波神经网络的斜拉索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青海交通科技》2023年第4期85-93,共9页张亚辉 杨鹏翔 韩乃杰 徐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52108378);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E2020210068);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1QNRC001)。
小波神经网络在对数据预测方面存在着收敛速度慢、极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而人工蜂群算法全局寻优能力强、收敛速度快,但其本身也存在后期寻优能力弱的缺点。利用人工蜂群算法对小波神经网络进行优化,建立ABC-WNN分析模型,并对汉巴南...
关键词:斜拉索 损伤识别 人工蜂群 损伤指标 小波神经网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