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BZW018)

作品数:6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冀运鲁董乃斌马兆鹏张兴武更多>>
相关机构:淮北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临沂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齐鲁学刊》更多>>
相关主题:《聊斋志异》渊源论聊斋志异叙事传统小说叙事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聊斋志异》与《左传》叙事渊源论析被引量:1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14-117,123,共5页冀运鲁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项目编号:08BZW018);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聊斋志异>的经典形成之社会学考察"(项目编号:2011sk230)
《左传》作为我国最早成熟的叙事作品,在叙事方面取得卓著成就。《左传》成熟的叙事艺术为后世小说所借鉴,《聊斋志异》就继承了《左传》以因果逻辑来谋篇布局的叙述结构,重视叙述故事的始末由来。《聊斋》还继承了《左传》想象、虚构...
关键词:聊斋志异 左传 叙事 
中国古代小说叙事渊源论被引量:4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50-57,共8页冀运鲁 董乃斌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08BZW018)
小说叙事是中国文学叙事链条中最具综合性和最具主体意识的一环,它既代表着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的最高形式,也是中国叙事传统的典范和样本。然而,作为中国文学叙事链条上的一部分,小说叙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它在悠久的抒情传统中脱颖...
关键词:古代小说叙事 中国文学 叙事传统 抒情传统 叙事渊源 
论《聊斋志异》的因果观念二重性及其对叙事模式的影响被引量:3
《齐鲁学刊》2012年第3期122-125,共4页冀运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08BZW018)
蒲松龄对果报宿命的看法比较复杂,从感性上讲,他承认果报宿命的存在,但又理性地认识到果报的不合理性,进而对果报产生了怀疑。尽管如此,《聊斋志异》中仍大量采用因果报应模式来叙述故事。这样的思维方式和六朝小说"证鬼神之不诬"不同,...
关键词:《聊斋志异》 因果报应 矛盾二重性 叙事模式 
《聊斋志异》叙事艺术与传统文章学“起承转合”笔法被引量:1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94-97,共4页冀运鲁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8BZW018);安徽高校省级科研项目(2011SK230)
作为一种成熟的文章样式,传统文章学成为《聊斋志异》效仿的典范。八股文"起承转合"的文法对《聊斋志异》叙事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蒲松龄所接受的八股文训练,有助于他提高结构叙事的能力。
关键词:叙事艺术 聊斋志异 传统文章学 起承转合布 
《聊斋志异》与《史记》及杂史传关系论略被引量:1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2期90-94,共5页冀运鲁 马兆鹏 
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08BZW01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蒲松龄镕经铸史,奋武揆文,《聊斋》所借鉴的对象绝非史传所能囊括,但是对史传叙事的借鉴和发扬却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聊斋》的叙事结构不仅效法了史传的体例模式,而且还继承了《史记》叙事以命意为结构枢纽的传统。除了对正史的...
关键词:《聊斋》 《史记》 纪传体 杂史杂传 
示范性经典的更替与宋初文学之转型
《文学遗产》2009年第3期69-78,共10页张兴武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从晚唐五代到宋初百年诗文创作的生态演变及艺术转型>(批准号:08BZW018)研究成果之一
宋初百年是唐、宋两代文学递变转型的关键期,文学经典的阶段性更替则从一个侧面清晰展示出宋初文学由复苏到转型的漫长轨迹。就诗歌而言,建国之初,众多文人为了满足"次韵相酬"的时尚需求而效法"元白","崇白"之风盛行达三十余年。真宗一...
关键词:宋初百年 示范性经典 文学转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