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FX059)

作品数:26被引量:214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昌盛朱德宏王彪陈如超余为青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蚌埠学院南京大学阜阳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刑事法杂志》《中国法学》更多>>
相关主题: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刑讯逼供补强规则口供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剩余疑点”下的审判模式被引量:8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153-163,共11页李昌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FX059)"刑事错案风险分配研究"
"剩余疑点"是犯罪事实的当前证明状态与法定证明标准之间的"证明距离"。它使刑事审判产生了误判风险。从比较法角度而言,法院的应对方案可分为"接力赛模式"和"辩论赛模式"。两者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剩余疑点的裁判风险控制在一个可接...
关键词:剩余疑点 错判风险 接力赛模式 辩论赛模式 职权裁量模式 
侦查阶段辩护律师调查取证权的争论与应对被引量:3
《学术论坛》2016年第12期130-135,共6页余为青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刑事错案风险分配研究"(12BFX059);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刑事诉讼法中的证人作证制度立法和实施问题研究"(AHSK11-12D228);安徽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刑事诉讼平等论"(2010sk339)阶段性成果
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有无调查取证权,新《刑事诉讼法》条文之间存在矛盾,新《刑事诉讼法》和新《律师法》之间也存在不一致现象,导致学术界争论纷呈。研究结果表明应当赋予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享有调查取证权。因此,可以在默示方式、全国...
关键词:辩护律师 侦查阶段 调查取证权 争论 应对措施 
刑事简易程序定罪证明标准研究被引量:5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12-26,共15页杜以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BFX059)
刑事简易程序由于其相对于普通程序更为简易和快速,而受到各国的青睐。在我国简易程序中,虽然在审判程序上予以了简化,但从实践来看,程序简化的运行效果并不理想,以至无法达到快速审判的要求;从理论上看,仅仅是程序步骤的减少也难以为"...
关键词:刑事简易程序 刑事诉讼 定罪证明标准 辩诉交易 协商性司法 高度盖然性 
刑事审判合法性与法官责任被引量:2
《学术界》2016年第7期206-214,共9页朱德宏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基层法院审委会刑事裁判权改革实证研究"(编号:AHSKY2014D09);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刑事错案风险分配研究"(编号:12BFX059)的研究成果
刑事审判的职责是查明案件事实,保障被告人、被害人权利以及规约善治的法治秩序。刑事审判合法性的构成要素包含刑事审判超越政治,法官个体自由及公民个人权利优位。刑事审判合法性的判断要素,解除了法官错案的责任担当,法官个体应承担...
关键词:刑事审判 合法性 权利保障 法官责任 
证明标准的德性之维被引量:3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110-119,132,共10页李昌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刑事错案风险分配研究>(批准号:12BFX059)
对证明标准的传统研究,是脱离裁判者法律适用过程的"外部视角"。从裁判者的角度而言,排除合理怀疑不仅是有关认识结果是否达标的尺度,也是指导裁判者如何形成合理的主观确信的方法,即疑点发现、排除的过程。对思维过程的法律控制通常只...
关键词:证明标准 排除合理怀疑 内部视角 德性 
积极抗辩事由的证明责任:误解与澄清被引量:40
《法学研究》2016年第2期171-190,共20页李昌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刑事错案风险分配研究"(12BFX059)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国内有学者主张应当将所谓"积极抗辩事由"的证明责任分配给被告人,认为这种分配机制不仅契合"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明责任分配原理和"由容易举证者举证"的证明政策,而且符合当前法治成熟国家的普遍做法。但是,这些观点不仅在比较...
关键词:积极抗辩事由 证明责任 说服责任 提供证据责任 证明必要 
价值与技术:审判阶段被害人权利保障实证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6年第1期80-84,共5页朱德宏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基层法院审委会刑事裁判权改革实证研究"(编号:AHSKY2014D09);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刑事错案风险分配研究"(编号:12BFX059)
通过对两家基层法院在2013年和2014年刑事被害人在审判阶段诉讼权利司法状态的实证研究以及相关法律职业者的访谈实录的分析后发现,在审判阶段的诉讼权利在立法价值选择和审判程序技术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保护被害人程序权利的立法根源...
关键词:被害人权利 立法价值 程序技术 
论庭前会议的指定辩护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31-36,共6页朱德宏 
安徽社科规划课题项目<基层法院审委会刑事裁判制度改革实证研究--以蚌埠市基层法院为样本的分析>(项目编号:2014FX009);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刑事错案风险分配研究>(项目编号:12BFX059)
庭前会议制度具有程序争议的整理功能、提高法庭正式审理的流畅功能以及实体预测价值。但由于指定辩护制度的缺陷,使得我国庭前会议的制度功能受到侵蚀。对此,可借鉴日本庭前争点及证据整理程序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庭前准备程序制度的强制...
关键词:庭前会议 指定辩护 辩护职能 
错案的轨迹:以虚假供述为中心被引量:12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71-81,共11页李昌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刑事错案风险分配研究"的阶段性成果(12BFX059)
以虚假供述为肇因的错案"轨迹"是:犯罪嫌疑人确认程序付诸阙如,导致无辜公民被误认为嫌疑人,因侦讯的秘密性和嫌疑人对抗违法侦讯的权利有限,在证实性偏差的心理影响下,侦查人员采用各种强迫手段迫使内心已"锁定"的嫌疑人认罪,并"指导"...
关键词:错案 虚假供述 讯问录音录像 
“泛被害人主义”司法及其破解被引量:13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5年第5期90-108,共19页李昌盛 
笔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刑事错案风险分配研究"(项目编号:12BFX059)的阶段性成果
审判中心主义的核心要求是一审乃判定罪责的关键环节,侦查、起诉结论并不具有预定的效力,法院可以依法宣告无罪。但是,宣告无罪在中国不仅会使刑事被害人遭受权益受损,而且实质上还可能会使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当地党政机关、普通民众...
关键词:审判中心主义 泛被害人主义 无罪判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