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JZD0004)

作品数:15被引量:4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洪修平胡永辉杨鸿源白光范鹏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淮北师范大学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更多>>
相关期刊:《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河北学刊》《西藏研究》《宗教学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宗教性儒学文化观佛学研究宗教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佛教经学视域中的“性寂”与“性觉”之争--以吕澂与熊十力“佛学根本问题”之辩为中心被引量:1
《江汉论坛》2017年第10期65-68,共4页王川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佛学研究精华集成”(10JZD0004)
吕澂与熊十力关于"佛学根本问题"的争论是近现代佛教思想史上一桩引人注目的事件。吕澂提出的"性寂"与"性觉"这对范畴不仅是对印度佛学与中国佛学义理立场的分判,而且也是对儒佛之间在心性论、本体论等层面的差异的根本界定。从佛教经...
关键词:佛教经学 性寂 性觉 吕澂 熊十力 
大陆地区慧能与《坛经》研究述评被引量:3
《河北学刊》2016年第2期21-26,共6页白光 洪修平 
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六祖坛经对勘集释>(14CZJ003);201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佛学研究精华集成>(10JZD0004)
本文对20世纪以来大陆地区的慧能与《坛经》研究进行了梳理,对各个时期研究的基本状况和特点作了概括及评论,认为这百余年来大陆地区的慧能与《坛经》研究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第一期为民国时期,研究者或从新资料,或用新方法,或应新时代...
关键词:大陆地区 慧能 《坛经》 研究述评 
“拈花微笑”与中国禅宗的“以心传心”——兼论云南鸡足山在中国佛教中地位的形成被引量:5
《宗教学研究》2015年第4期75-79,共5页洪修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儒佛道三教关系与中国宗教的发展及精神"(编号:07BZJ00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佛学研究精华集成"(批准号:10JZD0004)
中国禅宗的传承一直上溯至昔日灵山会上"拈花微笑"之间传佛心印的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云南鸡足山则被认为是摩诃迦叶的道场。从"释迦拈花,迦叶微笑"所体现的"传佛心印",到菩提达摩的"祖师西来意",再到中国禅宗"以心传心"的确立...
关键词:拈花微笑 鸡足山 祖师西来意 以心传心 心宗 
论长洲理学别派的儒佛会通思想被引量:2
《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52-56,共5页杨鸿源 范鹏 
教育部2010年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佛学研究精华集成"(10JZD0004)
清代中期,随着考据学的隆兴,传统儒学中"学"与"思"的路径日益失衡,引发了一批学者对下学与上达之间断裂情形的忧思。在这种情景下,由于晚明三教会通思想的影响,一些学者试图从佛教中汲取相关资源来弥补当时儒学中"问学"与"德性"之间的...
关键词:理学 考据学 净土 终极关怀 彭绍升 
汤用彤佛学研究的文化特质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32-37,共6页胡永辉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百年佛学研究精华集成"(10JZD0004);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民国时期汉传如来藏学研究"(14MLC004);南京大学文科青年创新团队培育项目"二十世纪佛学学术成果的整理与研究"(20620130695)
汤用彤将"汉以后中国佛学的发展"看作不同文化冲突融合的已有案例来研究,因此,他的文化主张与其佛学研究有着内在精神上的暗合。汤用彤通过自己广搜精求的佛学研究,表达了对当时文化研究失于浅隘的不满。他在研究中,一方面表现出对佛教...
关键词:汤用彤 佛教史 佛学研究 文化特质 问题意识 
论董仲舒对《春秋》话语权的确立被引量:1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53-56,共4页杨鸿源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百年佛学研究精华集成"(10JZD0004)
董仲舒通过三步论证完成了其对《春秋》价值的确立。首先是通过对《春秋公羊传》的报应论阐释,赋予历史以道德价值,同时引入了作为主宰者与审判者的"天";其次通过对灾异的论述,论证了天意的表达方式;最后通过论证《春秋》对天意拥有合...
关键词:董仲舒 《春秋》 报应 灾异 天人感应 为汉立法 
儒教问题的讨论与儒学在新时期的发展被引量:1
《孔子研究》2015年第3期149-154,共6页洪修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佛道三教关系与中国宗教的发展及精神"(项目编号:07BZJ00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佛学研究精华集成"(项目编号:10JZD0004)的阶段性成果
关于儒学的人文精神,人们已有普遍的共识,但对于儒学是否宗教与儒学宗教性的讨论,则至今仍有争议。反思近代以来关于儒学是否宗教以及儒学宗教性的讨论,将有助于全面认识儒学的特质与价值。我们在肯定儒学人文精神的同时,也应看到儒学...
关键词:儒学 儒教问题 人文性与宗教性 儒学的发展与作用 
赵朴初的人间佛教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被引量:4
《世界宗教文化》2015年第2期1-4,158,共4页洪修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儒佛道三教关系与中国宗教的发展及精神"(编号:07BZJ00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佛学研究精华集成"(批准号:10JZD0004)的阶段性成果
赵朴初的人间佛教思想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他引证中印佛教的经典,为人间佛教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二是他提倡人间佛教思想,是为了更好地担当新的历史时期的"人间使命"。人间佛教依然是佛法而不是世间学。觉悟人生、智慧解脱是佛...
关键词:赵朴初 人间佛教 世间与出世间 精神文化资源 现实意义 
近现代佛学研究方法论建构的理论来源及其类型
《世界宗教文化》2015年第1期11-15,共5页胡永辉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JZD0004)"百年佛学研究精华集成"项目成果;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MLC004)"民国时期汉传如来藏学研究"研究成果
近现代佛学研究方法论建构的理论来源主要包括佛学自身的理论资源、中国传统治学思想、西方学术思想。在方法论建构上出现两种理论尝试,包括以佛学自身理论资源建构方法论和以中西治学思想相结合建构方法论。由于佛学思想本身的圆融性...
关键词:佛学研究 方法论类型 学术史 近代佛教复兴 
从三教关系与契理契机谈隋唐佛教宗派被引量:5
《世界宗教研究》2014年第5期28-34,共7页洪修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佛道三教关系与中国宗教的发展及精神"(编号:07BZJ00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佛学研究精华集成"(批准号:10JZD0004)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佛教宗派的创立,既是汉魏以来中国佛教发展的必然,也与隋唐社会环境和帝王的三教政策密切相关,它是隋唐多元文化格局中与儒佛道三教关系下中国佛教发展的新成果。对于中国佛教宗派如何评价,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例如作为印度佛教...
关键词:儒佛道 三教关系 佛教宗派 佛教中国化 契理契机 隋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