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720023)

作品数:9被引量:3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孙志海张艺蕾廖小琴袁久红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哲学研究》《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思想理论教育》《学术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人学佛学无意识他者存在论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价值理论概念体系的反思与重构——从语言逻辑分析出发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13-21,共9页孙志海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价值观的先验结构及其生成的内在程序研究"(12YJA720023)
价值理论陷入混乱和停滞的首要原因是价值命名、界定和使用的混乱。其主要原因则是没有对价值进行语言逻辑分析,没有梳理价值思维的延伸路径,没有确定同一名相在不同语境下的实际含义。文章认为价值是价值判断的简称,包括使用价值判断...
关键词:价值 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论 边际效用价值论 
重构价值哲学:从价值判断出发被引量:8
《现代哲学》2015年第1期24-33,77,共11页孙志海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价值观的先验结构及其生成的内在程序研究"(12YJA720023)的阶段性成果
价值判断是价值哲学的研究对象,分为原子性和复合性两大类。原子性价值判断具有简单明晰性,是复合性价值判断的来源。伦理规范无判断之义和判断形式,不是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无规范之义和规范形式,不具有规范性。价值判断是事实判断的一...
关键词:价值哲学 价值思维 价值判断 推理规则 元理论研究 
人学存在论的反思和重构——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关系研究被引量:8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33-40,134,共8页孙志海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价值观的先验结构及其生成的内在程序研究"(12YJA720023)阶段性成果
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及其相互关系一直是人学存在论的主体部分,被认为是人学科学建立的基础。但该研究一直处于非反思状态,被日常经验和其他学科知识所统治。事实上,三大概念的划分存在严重的逻辑错误,并与当代最新的科学...
关键词:人性 存在论 人类生命结构 自组织的进化理论 系统结构层次关系原理 
论“人的本质”研究的运思路向和理论特征被引量:1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41-46,134,共6页张艺蕾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价值观的先验结构及其生成的内在程序研究"(12YJA720023)阶段性成果
"人的本质"研究包括科学研究和哲学研究两种路向。建立科学人学的呼声虽高却困难重重。其原因是"人的本质"的研究长期处于哲学研究的控制之下,干扰了人学科学的思维进程。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论长期遭遇哲学性解读,成了科学人学...
关键词:人的本质 人学科学 人学哲学 核心愿望 核心价值观 
拉康的主体理论及其现实性研究被引量:10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30-35,共6页张艺蕾 孙志海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价值观的先验结构及其生成的内在程序研究"(12YJA720023)
拉康通过镜像理论和小他者理论揭示了儿童自我意象的虚假性,通过结构语言学和大他者理论揭示了近代哲学主体的空无性。拉康与近代哲学一样都把主体限定在社会心理文化层面,但拉康却解构了这个主体。拉康对主体虚无性的解析具有与佛学相...
关键词:拉康 他者 主体 无意识 佛学 
论拉康对主体理论的贡献被引量:3
《学术研究》2014年第3期26-30,159,共5页张艺蕾 孙志海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价值观的先验结构及其生成的内在程序研究"(12YJA720023)的阶段性成果
沿着近代哲学和弗洛伊德这两条道路,经过复杂的逻辑演绎,拉康认为理性主宰下的主体的思维、言说、行动不过是大他者操控下的无意识表演,主体即空无。他戏剧性地解构了主体。近代哲学是在认识论层面研究人,提出人即理性,同时在存在论层...
关键词:拉康 主体 近代哲学 弗洛伊德 康德 
“效用价值论”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重构被引量:1
《思想理论教育》2013年第9期43-47,93,共6页张艺蕾 袁久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价值观的先验结构及其生成的内在程序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A72002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政治哲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A71009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科书的价值概念依然立足于有用性、需要的满足来定义,这是效用价值观的核心。这种功利主义、主观主义价值概念之所以长期被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范畴,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误读基础上的,也忽视了马克思...
关键词:价值 效用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 使用价值 劳动 
论精神生活发展的现实处境及其超越被引量:1
《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9期4-9,共6页廖小琴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和谐社会建设中人的精神生活质量问题研究"(10YJC71003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价值观的先验结构及其生成的内在程序研究"(12YJA720023)
资本、科学技术和精神文化是当代社会推动人的精神生活发展的三大实践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文化多元化的交汇作用下,这些支撑力量与人的关系方式发生了变异,人的精神生活发展陷入物化、异化和空虚化处境。但处境的危险性同...
关键词:精神生活 资本 科学技术 精神文化 
论抽象的人性理论何以可能与为何必要被引量:4
《哲学研究》2013年第7期14-21,37,共9页孙志海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价值观的先验结构及其生成的内在程序研究"(编号12YJA720023)的阶段性成果
一、问题的源起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基于历史和现实的惨痛教训,人学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论文和专著层出不穷,近年来建立人学科学的呼声也日益高涨。由于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是抽象和普遍——通过抽象思维获得普遍性命题,建构普遍...
关键词:抽象思维 人性理论 普遍性 抽象人性论 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 人学研究 科学研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