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CSH008)

作品数:28被引量:251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毅杰史晓浩史秋霞王开庆刘海健更多>>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长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教育学术月刊》更多>>
相关主题: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生活情境城市社会社会交往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生活情境中的情感归属与身体归属——流动儿童城市认同研究被引量:11
《中国青年研究》2011年第3期69-75,共7页王开庆 王毅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的融合"(项目编号:06CSH008);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流动儿童基础教育公平研究"(项目编号:B-b/2009/01/005);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游走于城市的角落-对流动儿童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的社会学分析"(项目编号:CX09B_056R)
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的关系是一个备受学术界关注的领域,而城市认同是分析两者关系的重要维度。本文以南京市19所学校的流动儿童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从情感归属和身体归属两个维度分析了流动儿童的城市认同以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情感...
关键词:流动儿童 城市认同 情感归属 身体归属 社会融合 
流动儿童的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农民工子女的抽样调查被引量:14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32-37,共6页史晓浩 王毅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CSH008);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项目;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
流动儿童孤独感及其受跨文化流动的影响可以通过因子分析与回归分析进行检定。在社会交往的理论视角下,流动儿童的孤独感可分为交往缺失型孤独和交往缺少型孤独两种类型。基于2086名流动儿童的实证研究表明,学校性质、老师更换情况、学...
关键词:流动儿童 孤独感 影响因素 社会交往 跨文化流动 
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融合:理论与现实被引量:45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97-103,共7页王毅杰 史晓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CSH008)
基于现实观察和理论思考,以具有明确理论导向的经验研究为旨趣,本文提出描述和分析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间关系的基本概念与分析思路。在当下中国城市化背景下,这一关系可用"社会融合"来分析,并可从社会交往与社会认同两个维度对其进行测...
关键词:流动儿童 城市社会 社会融合 社会交往 社会认同 
流动儿童城市社会交往的逻辑——指向一种质量互释的混合研究被引量:31
《南方人口》2010年第2期32-41,31,共11页史晓浩 王毅杰 
国家社科基金(06CSH008);河海大学科技创新基金"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的融合"资助
与其父辈不同,流动儿童的城市社会交往遵循独特的运作逻辑。从其城市生活的社会情境出发,学校类型、家庭教育与社区结构,都会影响到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的接触机会、交往过程,从而产生不同的交往后果。学校在流动儿童城市社会交往中扮演...
关键词:流动儿童 生活情境 社会交往 文化建构 混合研究 
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的策略性选择被引量:26
《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第1期90-96,共7页王毅杰 史秋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的融合"(06CSH008);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流动儿童基础教育公平研究";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游走于城市的角落"(CX09B_056R)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寻求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认同"。本文所探讨的是流动儿童究竟通过哪些策略性选择来获得这种认同。研究发现,在客观社会通道相对封闭、自身信念系统呈多元化的前提下,流动儿童可能会通过转换比较方向与比较维...
关键词:流动儿童 社会认同 社会通道 信念体系 
生活情境中流动儿童的认同建构逻辑被引量:6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135-144,共10页史秋霞 王毅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CSH008);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B-b/2009/01/005);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CX09B_056R)
在了解流动儿童多元化社会认同图景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这种多元化认同的建构逻辑。综合各符号互动论、社会认同、族群认同等相关理论观点,认为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是在特定生活情境中逐渐形成的,结构性身份、学校中的互动、日常生活事...
关键词:流动儿童 生活情境 社会认同 建构逻辑 
流动儿童城市社会信任的建构机制:一种情境的解释被引量:3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89-96,共8页史晓浩 王毅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的融合"(06CSH008);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流动儿童基础教育公平研究";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游走于城市的角落"(CX09B-056R)的资助
文化的、制度的以及个体理性的解释路径对流动儿童城市社会信任的解释都不能令人满意,需要转向一种情境的解释。基于定量与定性资料,笔者描述了他们的信任建构过程,发现这一信任是他们对城市社会中具体生活情境进行主观定义的反映;在生...
关键词:流动儿童 信任建构机制 生活情境 主观定义 
市民对流动儿童的社会距离研究被引量:16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88-92,共5页王毅杰 王开庆 韩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CSH008);河海大学科技创新基金"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的融合"(2005414211);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流动儿童基础教育公平研究";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游走于城市的角落"(CX09B_056R)
基于2007年末对南京市民的问卷资料,从社会距离的角度分析市民对流动儿童的态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与市民对流动农民的态度相比,市民对流动儿童的态度分化相对较大;市民对流动农民的态度会再生产或复制到流动儿童群体,不仅产生对流动...
关键词:市民 流动儿童 社会距离 再生产 
户籍制度背景下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图景被引量:31
《青年研究》2009年第6期56-63,共8页史秋霞 王毅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CSH008);河海大学科技创新基金(2005414211)"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的融合"的资助
随着流动儿童数量增多,居住长期化趋势加强,探究其与城市社会间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的重要领域;其中,社会认同则是剖析二者关系的重要维度。本文以泰弗尔社会认同理论为分析视角,旨在勾画户籍制度背景下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图景。通过对分...
关键词:社会认同 分类意识 自我认定 情感归属 农村人自尊 
流动儿童城市教育政策的执行困境被引量:2
《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09年第9期9-10,共2页史晓浩 王毅杰 
国家社科基金(06CSH008);河海大学科技创新基金"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的融合"资助的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大批流动儿童涌入城市,已经引起了政府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又一次成为政府工作报告关注的焦点之一。伴随着改革三十年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入推进,流动儿童的教育政策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由于现存利益格局的存在,文本的政策...
关键词:教育政策 流动儿童 城市 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社会转型 利益格局 存在差异 执行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