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ZDl33)

作品数:71被引量:262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锐彭华程浩赵争谢维扬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文化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出土文献》《东方考古》更多>>
相关主题:清华简古书成书《尚书》出土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王朝正统论与政权合法性——以商周鼎革为例被引量:3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122-131,共10页彭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国家起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12&ZD13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道统思想研究”(17ZDA010)。
“商周鼎革”之后周人关于“政权合法性”与“王朝正统论”的言说,集中体现在天(天命)、地(地理)、人(血统)三端,是为“三才”之道。在“天命”论上,周人将商人的“天命不变”论改造为“天命转移”论,并申说“天命”已由商人转移至周人...
关键词:合法性 正统论 天命 血统 地理 
清华简《楚居》研究综述
《关东学刊》2021年第4期42-49,共8页彭华 刘文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国家起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12&ZD133)。
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楚居》篇的内容,主要涉及楚人的早期的迁徙与居地地点、文化习俗等。这些内容为我们研究楚人起源、楚国都城地望、楚人的古史传说等提供了新的材料。清华简《楚居》篇公布后,掀起了楚史研究的新热潮。十余年来,...
关键词:《楚居》 历史地名 楚人起源 文本写作 综述 
先秦民族史观钩沉--兼论周朝“夷夏”之辨被引量:6
《思想战线》2021年第2期1-11,共11页彭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国家起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阶段性成果(12&ZD133)。
如何看待先秦时期尤其是周朝时期的民族,我们固然可以借鉴西方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吸收以“文化”判别“民族”这一观点,亦即通过后天的文化因素(如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社会生活、共同的礼制风俗、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民族意...
关键词:先秦 周朝 民族 夷夏 人类学 
四方之民与四至之境——清华简《越公其事》研究之一被引量:2
《出土文献》2021年第1期56-63,69,155,共10页彭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国家起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12&-ZD133)的阶段性成果。
清华简《越公其事》第七章出现的“东夷”“西夷”“古(姑)蔑”“句吴”,除“古(姑)蔑”与“句吴”外,“东夷”与“西夷”其实也是地名.而且四个地名均属于古越语的汉字记音。“夷”是古越语“海”的汉字记音。“东夷”(东海)与“西夷”...
关键词:《越公其事》四方 四至 东夷 西夷 作者 
《春秋》“鼷鼠食郊牛角”新解
《中原文化研究》2020年第6期64-69,共6页彭华 李佳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国家起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12&ZD133);上海085社会学学科内涵建设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
《春秋》成公七年所载"鼷鼠食郊牛角",其实应当是"鼷鼠食郊牛嘴",与《春秋》宣公三年所载"郊牛之口伤"同义。改释"郊牛角"为"郊牛口",有来自语文学(文字)、文献学(文本)、历史学(事例)的证据,也合乎常理与学理。反观历代经学家所阐发的...
关键词:《春秋》 鼷鼠 牛角 经学 史学 
清华简《越公其事》研究述评被引量:2
《地方文化研究》2020年第5期105-112,共8页彭华 李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国家起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项目编号:12&ZD133);上海085社会学学科内涵建设科研项目资助。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柒)·越公其事》自公布以来,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综合来看,学术界对《越公其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字考释、书写风格考察、史实考证、文献对读、文本叙事与流传探索等方面,也有部分学者从...
关键词:清华简 《越公其事》 历史 文献 研究概述 
从历时性角度再论孟子的人性论被引量:1
《江淮论坛》2019年第3期99-103,193,共5页李锐 
国家社科重大课题“中国国家起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12&ZD133)子课题;上海085社会学学科内涵建设科研项目;北京师范大学科研基金“学术思想专题研究”(201904)
孟子的人性论问题,论者已多,然而多未能从历时性角度考察孟子人性论的变化,故其中似有很多问题辨析不清。由于《孟子》一书的特点,历时性分析似乎很难进行。根据对孟子与告子辩论时孟子年岁的考察,此时孟子当很年轻,思想还未发展成熟。...
关键词:人性论 孟子 性善论 历时性 
新出土史料与古史研究中的问题
《中原文化研究》2019年第2期50-53,共4页李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国家起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12&ZD133)子课题;上海085社会学学科内涵建设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
近年出土文献特别是简帛中,有不少和古史相关的篇章。不少人借之讨论古史问题,裘锡圭先生由之评价疑古派的古史得失,并且仍然信奉顾颉刚古史从大禹开始的观点。其说引起了学界的注意。郭永秉先生也利用出土文献谈古史问题,其后他解读裘...
关键词:出土简帛 古史 疑古 走出疑古 顾颉刚 
隆礼重法与秦汉的国家治理初探
《管子学刊》2019年第1期33-37,共5页李锐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国家起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12&ZD133);上海085社会学学科内涵建设科研项目的资助
礼治与法治是古代中国常被人对比的两种治国方法,然而追溯其源,礼治与法治在最初并不是截然对立的,造成后世以变法为变礼为法的关键,应该是刑律的公布与大量岀现。后人说商鞅"改法为律",其主要原因当是商鞅将刑罚转换为军律,或者说以军...
关键词:隆礼重法 荀子 商鞅 秦汉 变法 
“生成”与“变化”——郭店楚简《太一生水》研究之三
《中原文化研究》2019年第1期122-128,共7页彭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国家起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12&ZD133);上海085社会学学科内涵建设科研项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计划人文社科重大项目"出土四古本<老子>综合研究"(57);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学科群"项目阶段性成果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中出现的"生成",和"太一""神明""岁""青昏"一样,均为关键性的字眼,并且是判然有别的两个字眼。所谓"生",着重于本体论,强调的是逻辑意义和逻辑在先;所谓"成",着重于生成论,强调的是生理意义和时间在先。古汉语中出...
关键词:《太一生水》 生成 变化 本体论 生成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