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1JJD190006)

作品数:25被引量:303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伍新春周宵安媛媛林崇德戴艳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心理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心理发展与教育》更多>>
相关主题:创伤后成长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少年汶川地震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汶川地震灾区中学生心理复原力与创伤后成长的定性研究被引量:9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年第4期286-294,共9页李仁莉 戴艳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8JZD002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190006);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CSXL-121001)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后灾区中学生创伤后成长的发展特点以及心理复原力在个体创伤后成长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亲身经历汶川地震的46名当地中学生,运用CD-RISC心理复原力量表和PGTI创伤后成长量表对其进行了2.5年的追踪调查,再结合追踪数据...
关键词:灾区中学生 心理复原力 创伤后成长 定性研究 
社会支持、主动反刍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基于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追踪研究被引量:6
《心理科学》2016年第3期735-740,共6页伍新春 周宵 陈杰灵 曾旻 田雨馨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A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190006)的资助
本文以追踪研究的方式,在汶川地震后3.5年、4.5年和5.5年三个时间点,采用社会支持问卷、反刍问卷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汶川地震后24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建立交叉滞后模型,考察社会支持、主动反刍与创伤后成长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发现...
关键词:社会支持 主动反刍 创伤后成长(PTG) 追踪研究 
中学生创伤后成长、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展趋势:心理复原力的预测效应被引量:12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年第6期728-737,共10页李仁莉 戴艳 林崇德 伍新春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8JZD002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190006);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CSXL-121001)
以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汶川震后初一年级的学生进行2.5年的追踪研究,通过多层线性模型(HLM)来探索创伤后成长(PTG)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展趋势以及心理复原力对二者的预测效应。结果发现,随着时间的发展,心理复原力仅在第二次施测时...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复原力 创伤后成长(PTG)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自然灾害后青少年创伤后成长的质性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被引量:13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107-113,共7页安媛媛 李秋伊 伍新春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A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4YJC19000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190006);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SJB093)
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后,许多研究者在关注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焦虑等负向心理症状的同时,也开始密切关注自然灾害幸存者的创伤后成长。为探究青少年创伤后成长的结构维度和产生机制,通过对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的8位老师和2位同学进行...
关键词:汶川地震 创伤后成长 青少年 质性研究 
创伤后成长的促进:基本原理与主要方法被引量:19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114-122,共9页陈杰灵 伍新春 安媛媛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A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190006)
目前的创伤治疗主要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缓解,但缓解创伤后的应激障碍不等于促进创伤后成长。创伤后成长的促进,关注个体在创伤后对基本图式的重建,重视对能够整合创伤事件且更能接纳矛盾性的积极图式的建构。创伤后成长促进主要基于...
关键词:创伤后成长 促进 创伤治疗 
复原力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基于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追踪研究被引量:6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年第5期773-777,共5页周宵 伍新春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A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190006)
目的:考察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复原力与创伤后成长(PTG)之间的纵向关系。方法:采用复原力量表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汶川地震1年后的364名中学生进行三次追踪测量。结果:震后1年的复原力对震后1.5年的PTG有显著的跨时间点正向预测作用,震后...
关键词:汶川地震 青少年 复原力 创伤后成长(PTG) 追踪研究 
主动反刍、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一项来自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长程追踪研究被引量:28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年第3期334-341,共8页伍新春 周宵 陈杰灵 曾旻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190006);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A11)
本文以追踪研究的方式,在汶川地震后3.5年、4.5年和5.5年三个时间点,采用反刍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问卷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汶川地震后24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建立交叉滞后模型,考察主动反刍、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创伤后成长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主动反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创伤后成长(PTG) 追踪研究 
青少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复原力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3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年第3期512-516,共5页周宵 伍新春 陈杰灵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190006)
目的:考察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复原力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创伤后成长(PTG)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复原力量表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汶川地震1年后的644名中学生进行追踪测量。结果:震后1年的PTSD和复原力分别...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复原力 创伤后成长(PTG) 调节作用 
青少年的创伤暴露程度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核心信念挑战、主观害怕程度和侵入性反刍的作用被引量:31
《心理学报》2015年第4期455-465,共11页周宵 伍新春 袁晓娇 陈杰灵 陈秋燕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190006)资助
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核心信念量表、主观害怕程度问卷、反刍问卷和创伤后应激障碍问卷,以雅安地震6个月后的310名中学生为被试,考察其创伤暴露程度、核心信念挑战、主观害怕程度、侵入性反刍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关键词:创伤暴露程度 核心信念挑战 主观害怕程度 侵入性反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小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对睡眠问题的影响:积极认知的调节作用被引量:2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年第2期242-250,共9页周宵 伍新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190006)
本研究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儿童行为问题核查表对汶川地震30个月后844名小学生进行调查,探讨汶川地震后小学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积极认知与睡眠问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TSD对...
关键词:创伤暴露程度 PTSD 积极认知 睡眠问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