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ZX037)

作品数:8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郭美华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哲学研究》《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王学研究》《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道德哲学性善《传习录》性善论孟子思想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儒学政治与普遍主义——就孟子政治哲学与赵璕教授商榷
《思想与文化》2017年第1期230-243,共14页郭美华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性善论的两种进路研究”(项目编号:11CZX037)
道德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及儒学的普遍主义立场问题,是儒家政治哲学的两个重要问题。以孟子为例,赵璕教授认为道德与政治具有本质一致性,要求道德为政治奠基、政治应成为道德之善的实现;本文认为,道德与政治本质相异,政治自身的秩序基于利...
关键词:孟子 儒学 政治 普遍主义 
致良知与性善——阳明《传习录》对孟子道德哲学的深化
《王学研究》2016年第1期77-95,共19页郭美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性善论的两种进路研究”(编号11CZX037)阶段性成果
作为心学的完成,阳明对孟子道德哲学中的几个基本论题做出了深化。(1)将致良知与必有事焉统一起来,突出了具体行事活动本身是道德生存之基;(2)通过见性与说性的区分,在心学立场上肯定了"生之谓性"作为见性的真义;(3)以整体性的...
关键词:致良知 必有事焉 具体行事活动 见性 说性 至善 性善 
从普遍性与个体性到双重整体性——阳明《传习录》对孟子道德哲学的阐发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9-15,共7页郭美华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性善论的两种进路研究"(项目编号:11CZX037)阶段性成果
孟子"心之所同然"在道德哲学上蕴含着普遍性与个体性的关系,阳明用精金之喻深化了这一论题,并明确拒斥知识性的普遍性追求,而强调切己的个体性行事活动;并且阳明用个体性整体性与世界整体性的双重整体性及二者的浑融一体,来发展了心学...
关键词:普遍性 个体性 整体性 个体整体性 世界整体性 
士者的担当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20-23,共4页郭美华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建设计划上海师范大学"哲学"规划项目;国家社科青年项目(11CZX037);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10YS92)的中期成果
在为利益与权势扭曲的世界,孟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一诘问的本质何在?其真意彰显在孟子“羞比管晏”、“好辩”与“愿学孔子”的生存抱负之中。
关键词:孟子 孔子 道性 道义 
无蔽之心与善的意蕴——论张栻《癸巳孟子说》对孟子道德哲学的诠释
《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121-129,共9页郭美华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建设计划"哲学"规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性善论的两种进路研究"(项目批准号:11CZX037);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近三十年来港台与大陆孟子研究比较"(项目批准号:10YS92)的阶段性成果
围绕本心和善,张栻对孟子道德哲学的理解,突出了整体性和力行两个方面,强调本心是源初绽放与觉悟的统一,避免了生物主义和理智主义的抽象。他从心物一体、心身一体和人己一体来说明孟子哲学中的整体性,尤其从"可欲之谓善"——由基于力...
关键词:本心 无蔽之心 整体 过程  
“一本”与“性善”——论戴震对孟子道德本体论的圆融与展开被引量:7
《哲学研究》2013年第12期40-46,共7页郭美华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建设计划上海师范大学"哲学"规划项目;国家社科青年项目(编号11CZX037);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编号10YS92)的中期成果
胡适曾评论说,戴震是八百年来中国思想史上与朱熹、王阳明并列的三个极重要人物之一,甚至说他是朱熹之后的第一个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参见胡适,第139、144页)戴震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博采六经、孔孟之言所作的思考之中,尤其...
关键词:道德本体论 孟子思想 性善论 戴震 自然存在 圆融 中国思想史 道德与自然 
道德与生命之择——《孟子·告子上》“鱼与熊掌”章疏释被引量:6
《现代哲学》2013年第6期110-117,共8页郭美华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建设计划上海师范大学"哲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CZX037);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10YS92)的中期成果
从生命哲学角度来理解《孟子·告子上》"鱼与熊掌"章,"舍生取义"显示的是经过想象性故事情境以获得道德纯粹性体验。它并不突出抽象的普遍原则与先天道德本体,而是强调了在心事相融的具体行事活动中主体的能动选择及其自由行动,乃是生...
关键词:道德 生命 想象性故事情境 道德纯粹性 具体行事 明觉 
湍水之喻与善的必然性——孟子与告子“湍水之辩”释义被引量:3
《学海》2012年第2期131-136,共6页郭美华 
国家社科项目"性善论的两种进路研究"(项目号:11CZX037)阶段性成果
孟子与告子经过湍水之辩揭示了善的必然性,首先在于告子错误地理解了水和人,即抽象割裂地视水为脱离大地的分离存在,相应地也将人视为抽象的孤立存在物。告子将人视为整体性与过程性的统一,在能动字义上将性理解为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
关键词:湍水   必然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