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751053)

作品数:25被引量:1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丹禹权恒杨文臣更多>>
相关机构:信阳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中学术》《文艺评论》《北方论丛》更多>>
相关主题:语言批评文学语言文化生产文化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语言批评的文化转向析评
《西部学刊》2017年第6期10-13,共4页王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语言批评的社会历史向度研究"(13YJC751053);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语言批评的问题域及其话语构型研究"(2015BWX034);信阳师范学院"南湖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
在20世纪,作为基于语言维度来研究文学的理论话语,语言批评的重心逐渐由形式、结构转向文化政治。这种转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由文学的"内部"转向"外部",由静态的形式研究转向动态的行为研究,由语言工具论转向语言本体论。由此,语言批...
关键词:语言批评 形式 文化转向 述行 
论学堂乐歌中的“军国民”教育思想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124-128,共5页禹权恒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语言批评的社会历史向度研究"(13YJC751053);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语言批评的问题域及其话语构型研究"(2015BWX034)
清末民初时期,中国开始向日本派遣一大批留学生,希望能够学习外国的各种先进技术,达到富国强兵的现实目标。其中,这些留学生也广泛汲取日本的"军国民"教育思想。归国之后,他们很多人开始积极从事音乐教育活动,创作了诸多学堂乐歌,中间...
关键词:学堂乐歌 军国民教育 中国革命 尚武精神 
《黄泥地》与中国乡土的重建
《小说评论》2016年第4期136-140,共5页王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语言批评的社会历史向度研究"(13YJC751053);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语言批评的问题域及其话语构型研究"(2015BWX034)的成果之一
刘庆邦的长篇小说新作《黄泥地》讲述了20世纪末期一个普通的中国村庄因支书换届所引发的各类人物相互缠构的故事。故事本身的题材虽然显得司空见惯,但其却隐喻性地涉及了乡土文明在现代性转型的持续进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冲击、所出现的...
关键词:刘庆邦 中国乡土 五四时期 现代性转型 隐喻性 泥性 探讨价值 农民出身 中国文学 乡土社会 
语言批评的问题视域:由“形式”到“行为”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137-140,共4页王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751053);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5BWX034)
20世纪以来,语言批评对于文学的理论研究经历了由"形式"到"行为"的视域演化。前者异常强调语言自身的形式特征对文学的规定性;后者致力于挖掘语言行为与文化和意识形态因素之间的共谋互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构成对文学活动的深层制约。...
关键词:语言批评 视域 形式 行为 
“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6年第2期43-47,共5页禹权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鲁迅与20世纪中国研究";项目编号:11AZD06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语言批评的社会历史向度研究";项目编号:13YJC751053
20世纪30年代初期,为了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严格控制,蒋介石政府发动了民族主义文艺运动,意在阻止左翼文学的迅猛发展。但是,由于民族主义文艺本身具有矛盾性特征,加上受到左翼作家的共同抵制,这股文学思潮在左右夹击之中迅速失去现实基...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 民族主义文艺 左翼作家 
拉康:在结构与解构之间被引量:1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7-11,共5页杨文臣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751053)
拉康是精神分析学史上唯一能和弗洛伊德并肩而立的思想家。作为结构主义的"四个火枪手"之一,他把结构语言学引入到精神分析之中,清洗掉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概念中的本能内容,将其变成了语言结构的存身之所。拉康身处结构主义阵营中,但思...
关键词:拉康 结构 解构 精神分析 
遮蔽与敞开:重述“两个口号”之争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42-46,共5页禹权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鲁迅与二十世纪中国研究"(11AZD06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语言批评的社会历史向度研究"(13YJC751053)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周扬等人提出了"国防文学"的重要口号,以呼应瓦窑堡会议上中共要求建立国防政府的政策主张。之后,鲁迅等人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意在弥补"国防文学"这一口号的部分缺...
关键词:“国防文学”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鲁迅 周扬 文化领导权 
重返“形式”:再议俄国形式主义的语言批评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34-38,共5页王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语言批评的社会历史向度研究"(13YJC751053);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语言批评的问题域及其话语构型研究"(2015BWX034)
俄国形式主义的语言批评集中呈现为对文本审美特征的语形化理解上。在其中,存在着一条从"程序"、"功能"到"系统"的演化脉络。这种变化的出现,不能被缩减到以索绪尔模式为核心的"语言学转向"层面。细致考察这一脉络,可以发现:俄国形式主...
关键词:形式 俄国 语言 程序 功能 系统 
语言批评的谱系生态:发展动因与演化轨迹被引量:2
《文艺评论》2015年第5期33-37,共5页王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语言批评的社会历史向度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YJC751053
对于20世纪以来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历史演化的脉络审视,时下某些观点常常将之归纳为“由外向内”与“由内而外”的因果循环,并得出前者注重“自律本质”而后者留恋“他治功能”的价值评判。继而,据此把对文学的审美研究和文化研究视...
关键词:语言批评 演化轨迹 发展动因 西方文学理论 生态 谱系 历史演化 20世纪 
保罗·德·曼的解构批评:文学语言的修辞性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25-29,共5页王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语言批评的社会历史向度研究"(13YJC751053)
对于文学语言的修辞性的新认识,构成了以保罗·德·曼为主要代表的美国耶鲁学派的理论基点。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一关键环节,由此误读了"解构"在文学问题研究上的核心意蕴,误解了这一批评话语与形式主义文论以及文化批评之间的复杂关系。...
关键词:保罗·德·曼 解构批评 文学语言 修辞性 述行 解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