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A40907)

作品数:10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杨林夕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惠州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嘉应学院学报》《阴山学刊》《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西游记》女性类型情欲话本女性形象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英雄要问出处——文学传播与《水浒传》的好汉形象塑造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3期125-129,共5页杨林夕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课题(A40907);广东省"十一五"社科规划资助项目(09GJ-04);广西壮族自治区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2010106020501D38)的阶段性成果
《水浒传》里的好汉除了江湖义气还忠孝兼具,尤其是不好色甚至仇视情欲,原因当然是复杂的,本文主要从文学传播尤其是传播环境以及与此相关的特殊受众、传播主体等方面来探讨。
关键词:水浒传 英雄好汉 传播环境 传播主体 传播方式 
话本小说入话的发展演变被引量:1
《嘉应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66-68,共3页杨林夕 
广东省"十一五"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9GJ0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A40907);广西壮族自治区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2010106020501D38)
本文梳理了唐话本、宋元话本、明清话本、拟话本入话的情况,勾勒了其发展演变轨迹,即体制从不规范到规范,篇幅从短到长再到短的定型、繁荣最后衰落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入话 入话 诗头 回议论 解释 话本 
从诗之“兴”到“思之兴”——《诗经》的兴与话本入话的关系及其意义被引量:3
《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115-119,共5页杨林夕 
广东省十一五社科规划项目(09GJ04);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课题(A40907);广西壮族自治区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2010106020501D38)
兴和入话有很多相似之处。《诗经》的兴与话本小说的入话都有开篇的结构意义,"兴"和入话相对于诗歌和正话都有过渡和类比的作用,两者都是原始诗性思维影响发展的产物,并形成一种由此及彼、兴发感动的思维方式。这种兴体思维对以后的叙...
关键词: 入话 话本 比附 
天真的“弃妇”、真儒的悲哀——论曹植的女性诗及其意义被引量:7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69-74,共6页杨林夕 
广东省"十一五"社科规划资助项目(09GJ-04);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课题(A40907);广西壮族自治区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2010106020501D38)
曹植的十二首女性诗多是弃妇诗,这既是对楚辞以来文学传统的继承,更是受个人的特殊家世、经历以及时代的影响,其实诗中的弃妇乃是曹植的夫子自道,他之被弃实为儒法斗争的必然结果,而其天真的性格、不幸的遭遇以及诗歌温柔敦厚的风格昭...
关键词:曹植 弃妇诗 儒学 
英雄须问“出处”——文学传播与《水浒传》的好汉形象塑造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51-56,共6页杨林夕 
本文系广东省十一五社科规划项目[09GJ04];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课题(A40907);广西壮族自治区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2010106020501D38)的部分研究成果.
《水浒传》里的好汉除了江湖义气还忠孝兼具,尤其是不好色甚至仇视情欲,原因当然是复杂的,本文主要从文学传播尤其是传播环境以及与此相关的传播者等方面来探讨。
关键词:水浒传 英雄好汉 传播环境 传播主体 传播方式 
不同的表现 相同的本质——论《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女性类型的异同被引量:2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75-79,共5页杨林夕 
广东省"十一五"社科规划资助项目(09GJ-04);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课题(A40907);广西壮族自治区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广东惠州学院校立重点项目(C209.0305)的阶段性成果
《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的女性形象都有相同的三类,而两书所侧重和肯定的类型不同,妖精完成使命有别;两书都表现了红颜祸水和德欲矛盾的观念,尤其都设置了一组对立的类型,表现了对女性的轻视和不平等。
关键词:《西游记》 《封神演义》 女性类型 女神 妖魔 
略论柳永的“以诗为词”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44-47,共4页杨林夕 
广东省"十一五"社科规划资助项目"文学传播和明清小说女性形象演变研究"(批准号:09GJ-04);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课题"明代诗学辨体批评史"(批准号:A40907);惠州学院校立重点项目"传播学视野下的明清小说女性形象研究"(批准号:C209.0305)的阶段性成果
柳永词具有诗化、雅化的一面,表现出"以诗为词"的倾向。从抒情方式、词题、词境和语言四方面考察柳词,可以发现其不仅突破了"词为艳科"的局限,超越了"词抒情"的特质,在抒怀言志中使主体形象得以真实呈现,而且在整体上极具高华浑雅之境界。
关键词:柳永词 诗化 雅化 
德欲矛盾,菩萨妖魔——论明代神魔小说的女性形象被引量:1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第4期46-50,共5页杨林夕 
广东省"十一五"社科规划资助项目"文学传播和明清小说女性形象演变研究"(09GJ-04);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课题"明代诗学辨体批评史"(A40907));惠州学院校立重点项目"传播学视野下的明清小说女性形象研究"(C209.0305)
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崇德和《金瓶梅》张欲不同,以《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为代表的明代神魔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菩萨和妖魔两类,甚至妖女也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表现出作者女性观的矛盾二元性,显示出它们在女性形象塑造上的过...
关键词:《西游记》 《封神演义》 情欲 道德 女性形象 
论《西游记》的女性类型及其变化的意义被引量:7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127-130,共4页杨林夕 
广东省"十一五"社科规划项目(09GJ-04);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课题(A40907);惠州学院重点项目(C209.0305)
《西游记》通过对全体女性的分等、类型女性的分级、个体女性的分解,说明了仙女、凡女与妖女是三个依次递降的等级层次,即无情无欲的是仙女,是理想的女性形象;有情欲但能理性对待的是凡女,她们要为之付出代价;放纵情欲的是妖女,是最低等...
关键词:《西游记》 仙女 凡女 妖女 情欲观 
柔肩担道义——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崇德倾向及其文化内涵被引量:3
《阴山学刊》2010年第3期45-52,共8页杨林夕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课题"明代诗学辨体批评史"(A40907);广东省"十一五"社科规划资助项目"文学传播和明清小说女性形象演变研究"(09GJ-04);惠州学院校立重点项目"传播学视野下的明清小说女性形象研究"(C209.0305)的部分研究成果
《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有崇德尤其是政治道德的倾向,这是通过虚构、改写等手法凸现的。这既有时代投影、文体的限制,也与小说的教化观念和对理想人格的塑造有关,并对以后的小说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关键词:《三国演义》 道德 政治 女性形象 教化 理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