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552084)

作品数:5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淑杰田延明杨东张欣张强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社会科学辑刊》《北方论丛》《黑龙江高教研究》《教书育人(高教论坛)》更多>>
相关主题:语言语义修辞范畴化汉英词汇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通感”辞格的离散—连续认知机制研究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第6期144-147,共4页田延明 王淑杰 
2010年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语言离散-连续认知方式在修辞维度的表征研究"(编号:11552084)的研究成果
离散—连续认知机制是认知语言学一直探讨的领域。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人类通过与现实世界的互动和范畴化过程形成自己的原型范畴,然后又在原型范畴的基础上形成一些由原型范畴到边缘范畴发展的连续统一。只有以离散—连续的认知观来审...
关键词:通感 离散—连续 认知机制 
文化认知机制视角下的英汉修辞之喻体翻译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年第6期156-157,共2页张强 张欣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语言离散、连续认知机制在修辞维度的表征研究”(编号:11552084)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引言语言是传承和交流文化的工具,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思想与思想之间的碰撞,都离不开语言。而当我们在交流中不可避免地用自己的文化定式去解读与本族文化并不相容或不完全相容的异族文化现象时...
关键词:喻体 认知机制 文化因素 翻译 英汉 认知过程 比喻修辞 目标语言文化 社会文化背景 认知能力 
原型范畴理论框架下的文化缺省现象解析——以汉英词汇为例被引量:1
《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第3期40-42,共3页杨东 
2010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11552084)
语言中存在大量具有丰富文化语义的词汇,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存环境,这些词汇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造成了文化缺省现象,原因在于物质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对词汇的文化语义有巨大的影响。物质世界选择了语言符号的形式及其...
关键词:语义 认知 范畴化 跨文化交际 
论语言维度视阈内认识语义之表征
《北方论丛》2011年第2期56-58,共3页田延明 王淑杰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语言离散-连续认知机制在修辞维度的表征探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552084
长期以来,语言符号的意义的研究一直是语言学者所探究的领域。关于语言意义的研究,不同的意义学派就会产生不同的研究范式来探究。要想真正比较全面客观地解读语言符号的意义就应清楚现实、认知、语言与意义之间的关系,要涉及在语言符...
关键词:语言 认知机制 维度 
语言离散—连续认知机制在修辞中的表征探究被引量:2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第10期179-183,共5页田延明 王淑杰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语言离散-连续认知机制在修辞维度的表征研究"(编号:11552084)的研究成果之一
文章从离散和连续这两个语言学概念出发,探究了人类的趋同、趋异和联结的三个认知方式在语言修辞中的表征;尝试性地提出了修辞不仅仅是语言表达的艺术,具有美学功能,而且它们当中有很多同时也具备不可忽视的认知语用功能,修辞方式实际...
关键词:离散 连续 认知机制 修辞维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