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2012093)

作品数:7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淮南张瑞杰陈龙更多>>
相关机构:忻州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河北学刊》《忻州师范学院学报》《中国文学研究》《黑龙江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辨骚《辨骚》《宗经》文之枢纽文学意义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辨骚》是一篇文学意义上的《宗经》被引量:3
《河北学刊》2017年第6期109-114,共6页刘淮南 
2012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实践专题研究>(J2012093)
从刘勰"为文之用心"看,《骚》与《诗》处于同样的高度,都是后人学习的榜样。道—圣—文的关系不仅决定了"圣"是认识、表现自然之道的人,也决定了"经"是对自然之道的典范体现,所以,作为同样典范地体现了自然之道的《骚》,与《诗》一样应...
关键词:辨骚 文之枢纽 典范 
辩证理解刘勰“宗经”思想的多元化内涵被引量:2
《河北学刊》2016年第4期112-116,共5页刘淮南 
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实践专题研究>(J2012093);山西省高校重点扶持学科项目<佛教与中古文学>的阶段性成果
从整体的、互文的视角探讨《文心雕龙》,刘勰的文学观念是超越儒道释的,他所说的经典包括儒家为首的各家各派的高水平著述,而非仅限于儒道释三家之中的任何一家。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既使刘勰的"圣人"观不限于之前的任何一家,也使其着眼...
关键词:刘勰 经典 宗经 
审美之“味”的民族性和问题性——从司空图的“辨味论诗”谈起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37-41,共5页刘淮南 
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J2012093)
司空图的"辨味论诗"既是对前人相关经验的总结和深化,更是对后人在此方面的开启和引领,客观上使得"味"成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审美范畴。农耕文化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原因使得然中国人的审美器官主要表现在嘴巴上,而不同于古希腊海洋...
关键词:审美之“味” 辨味论诗 民族性 问题性 
唐代地狱观念的传播及其对韩愈诗歌创作的影响
《中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4期38-43,共6页陈龙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地狱观念与中古文学"(11YJCZH012);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佛教文学通史"(12JZD008);山西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地狱观念与中古文学"(20112216);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实践专题研究"(J2012093);山西省高校重点扶持学科;忻州师范学院古代文学"佛教与中古文学"项目成果
地狱观念随佛教传入中国后,即通过多种方式和媒介在社会上广为传播,至唐代已非常流行。其中不少丑陋、恐怖的意象恰与韩愈诗歌创作中"以丑为美"的审美取向相契合,并融入其险重、怪奇的诗歌风格之中。
关键词:地狱 韩愈 传播 诗歌 
论元好问对庄子的接受被引量:1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6-9,共4页张瑞杰 陈东海 
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J2012093);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3251)
元好问坎坷的人生经历与所处时代特点,构筑了其对《庄子》的接受。元好问受庄子思想影响,表现为对其处世哲学的强烈认同,以庄子的自由精神、相对主义理论为基本理念,包含安时处顺和逍遥自适的人生境界追求。在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上,主...
关键词:元好问 庄子 接受 
尊重儒道释而不限于儒道释——以刘勰的文学观念的教学为例被引量:1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86-89,共4页刘淮南 
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J2012093)
刘勰的文学观念完全是"自己"的,是尊重儒道释而不限于儒道释的。如果将之归结为儒道释中的任何一家,都是对刘勰的误读,同时也是将依附性的思维方式强加给了刘勰,而这对学科发展和创新性人才培养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关键词:《文心雕龙》 文学观念 尊重而不限于 
从“通史性”到“专题性”——“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改革尝试谈被引量:2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123-127,共5页刘淮南 
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实践专题研究"(J2012093)
"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为了讲出效果,提供给学生应有的知识结构,并培养他们对本学科的兴趣以及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可采取不同的改革方式。而以"专题性"取代"通史性",以"重点性"取代"系统性",或者说对繁复的对象...
关键词:中国文学批评史 教学改革 通史性 专题性 抓大放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